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二圩不止有“五香茶干”……

(2023-04-22 12:58:5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创新

分类: 乡村振兴

十二圩不止有“五香茶干”……

419日,春光明媚。应邀率大运河文旅康养共同体执委会同仁赴仪征市新城镇考察调研,参观了十二圩“江上盐都”盐运历史陈列馆与历史街区以及红色文旅项目等,与潘镇长、秦副书记等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尤其是两位领导同志如数家珍的介绍和“江河名镇、文化新城”的发展定位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等收获满满,同时,也拉开了我们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状况调研的序幕。
   
提起“十二圩”我脑子里首先跳出来的是“十二圩五香茶干”!随着考察与交流的不断深入,彻底颠覆了我长期以往的认知,对十二圩的“一江一镇一人一线一码头”有了新认识。
   
一江,即长江,十二圩位于江河交汇处,1860年瓜洲塌江后,十二圩迅速崛起。现在正在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打造世界第一个以河流文明为主题的大型数字文化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一镇,即十二圩乃“世界第一镇”,近代对国家课盐税收的贡献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较大。曾经的世界地图连扬州和仪征都没有印上,而确标注上了“十二圩”。江河交汇处的地区,满目是水和船,却为何建有“见山楼”,我以为在此可以领略江南的群山风光,当看到陈列馆一幅幅珍贵的图片上堆积如山的盐以及大量文献与实物,使我原先疑惑一扫而光,豁然开朗。

一人,即黄质夫,乡村教育先驱,提倡“生活就是教育”,为现代农村教育的普及作出过巨大贡献,堪称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齐名。
   
一线,即红色地下交通线,为苏皖边区的革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这里还留下了江泽民同志的叔叔(养父)江上青革命烈士的足迹……

一码头,即盐运码头,晚清民初的盐运集散地,最多时盐工高达30万人之众,曾国藩湘军裁军时也安置了一批湘军转业在此。全国盐运量的30%经此运往全国各地。客运江轮码头、照相馆、电报局、邮政代办所、电灯厂等新式工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码头的兴盛形成了素有“小上海滩”之称十二圩的繁荣景象与独特的码头文化,鼎盛时,镇上一条仅有千米左右的街道上居然注册商号竟有500家之多,形成了“九街十八巷”的市井商业文明,湖南、湖北、江西等会馆比比皆是。扬州的第一个电报局、电灯厂、照相馆等近代工业文明的元素在此诞生,扬州大盐枭、扬州瘦西湖“徐园”曾经的主人徐宝山自此发迹,等等,就连典型的扬州休闲文化“皮包水”迎春茶楼也在此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是扬州盐商文化之源头。

十二圩不止有“五香茶干”……
  一个甲子的辉煌成就了“江上盐都”。十二圩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过往,如何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以河流文明为主题的大型数字文化“世界第一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产业规划统筹  孔令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