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圩不止有“五香茶干”……

标签:
历史文化创新 |
分类: 乡村振兴 |
4月19日,春光明媚。应邀率大运河文旅康养共同体执委会同仁赴仪征市新城镇考察调研,参观了十二圩“江上盐都”盐运历史陈列馆与历史街区以及红色文旅项目等,与潘镇长、秦副书记等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尤其是两位领导同志如数家珍的介绍和“江河名镇、文化新城”的发展定位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我等收获满满,同时,也拉开了我们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状况调研的序幕。
一人,即黄质夫,乡村教育先驱,提倡“生活就是教育”,为现代农村教育的普及作出过巨大贡献,堪称与创办南京晓庄师范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齐名。
一码头,即盐运码头,晚清民初的盐运集散地,最多时盐工高达30万人之众,曾国藩湘军裁军时也安置了一批湘军转业在此。全国盐运量的30%经此运往全国各地。客运江轮码头、照相馆、电报局、邮政代办所、电灯厂等新式工商服务机构应运而生,码头的兴盛形成了素有“小上海滩”之称十二圩的繁荣景象与独特的码头文化,鼎盛时,镇上一条仅有千米左右的街道上居然注册商号竟有500家之多,形成了“九街十八巷”的市井商业文明,湖南、湖北、江西等会馆比比皆是。扬州的第一个电报局、电灯厂、照相馆等近代工业文明的元素在此诞生,扬州大盐枭、扬州瘦西湖“徐园”曾经的主人徐宝山自此发迹,等等,就连典型的扬州休闲文化“皮包水”迎春茶楼也在此占有一席之地,可谓是扬州盐商文化之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