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融合发展(四)
(2023-04-28 17:17:33)
标签:
创新文化旅游 |
分类: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文化振兴。文化振兴需要因地制宜,一村一镇一特色,依托乡村独特景观,策划乡村文旅特色产业,顺应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规律,迎合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不能盲目跟风,切忌“千村一面”。突出扬州大运河原点和申遗牵头城市的影响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现无缝对接。
一是创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景点服务特色与价值。以旅游度假为目的,以民居和田野为空间,以田园环境为背景,以文旅康养为特色,拓展村野旅游发展新思路与康养、药食同源、医养融合以及社区养老的新业态。编撰本地乡村文化故事和大运河文化故事,以及与众不同的“美丽乡村游”精品文旅线路,促使来乡村旅游和民宿旅居的城市人群引得来、留得住。比如彰显扬州美食文化就必须在营养餐饮和特色餐饮上下功夫,突出“出土鲜”和“出水鲜”乡土特色,开发具有浓郁乡土气息、一年四季不同样的“时令八大碗” “水八鲜”,以及体现“药食同源”大健康文化的“阴阳双补羹”“功能性调理包子”“虫草鸡”“药膳鸡”“药膳鸭”等,彰显与当下普通城市餐饮截然不同乡村餐饮文化的特色。
二是全面提升村民文化素养,策划耕读传家等系列文化活动。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国庆以及丰收节等,创设乡村大舞台开展“文化惠民”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戏下乡等系列活动、九九重阳敬老活动周、公益农耕文化、文创、推动非遗文化进乡村、举办乡村大舞台、扬州小调文化艺术节、“扬州好人”以及当代扬州名人故事系列讲座,面向“一老一小”讲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愿景和生态科普知识、运河故事。将现有“农家乐”进行优化升级,成为乡村旅游与农文旅的“打卡地”,如挖掘扬州地区红色文化基因,针对研学和银发文旅市场等群体,开展红色之旅,以文塑魂,以文化人。
三是围绕扬州境内大运河两岸的乡镇,做好做足“水”文章。突出打造扬州“水城”品牌,导入大运河文化和园林元素、绿化景观等凸显扬州园林文化,设计和研发一批互动体验“水”场景的扬州乡村全域旅游精品线路、文体娱乐项目以及扬州特色的运河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运河文化AI\VI等,形成独特的乡村“水”旅游特色项目。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还需注重“软”件的开发与设计,重点突出游客“玩”的情景式体验和互动参与。
三是适应新时代发展趋势策划与创设适合乡村的新兴产业。比如当下经济快速复苏、各类市场加速振兴的趋势,致使我国中产阶层必将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宠物交易亦将兴旺昌盛。我们将利用扬州的地理区域优势和扬大农学院以及泰牧学院的业内知名度与影响力,拓展与筹建宠物交易市场、开发宠物饲料加工、宠物用具制造、以及宠物医疗、寄养托管以及宠物市场论坛等服务与会展活动,使之迅速形成从养、玩、医、管、售等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带动相关配套业态助力乡村振兴迅速发展。
同时,还要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落实乡规民约、淳朴民风,多种形式挖掘、传承与弘扬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精气神”,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产业园区规划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