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与扬州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文化随笔 |
孔子76代裔孙
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文学家孔尚任(1648——1718),系孔子64代孙,儒家思想与学术传承人。自幼专攻礼、乐、兵、农等学问,在治河、监铸方面有政声。孔尚任通过10多年呕心沥血、四易其稿,创作了洋溢着爱国主义人文精神的历史名剧《桃花扇》,与《长生殿》的洪昇并称“南洪北孔”。
康熙27年(1686年),孔尚任奉命随同工部侍郎孙在丰赴扬州,负责治理黄淮河道的事务。在派驻扬州治水期间,孔尚任广交各地名士。期间,结识了南明“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通过冒辟疆的讲述与介绍,孔尚任了解到陈定生、候方域与马士英、阮大铖这帮奸雄斗争的过程,以及候方域与李香君相恋及其凄惨悲壮的爱情故事,不仅为他创作《桃花扇》提供了坚实的素材,又坚定了他创作《桃花扇》的信心与决心。四年后,孔尚任调回北京仍任国子监博士(相当于如今的工程院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桃花扇》问世。这部以侯方域与李香君悲欢离合爱情故事为主线,揭示南明王朝兴亡始末,歌颂了抗清英雄史可法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可歌可泣、可憎可恨人物形象的描写,在京城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孔尚任派驻扬州的四年就没有《桃花扇》!
孔尚任在扬州治水的四年间,对扬州留下了浓笔重彩的精彩篇章与深厚的情感。他在《三月三日泛舟红桥修禊》中宣泄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杨柳江城日未矄,兰亭禊事共诸君。酒家只傍桥红处,诗舫偏迎袖翠群。久客消磨春冉冉,佳辰逗引泪纷纷。扑衣十里浓花气,不借笙歌也易曛”。
值此亦可证明,自古以来扬州就是当时全国精英人才最向往和最佳旅居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