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摘』《管理的幻觉:沉醉于臆想中的现实》

(2016-08-26 21:37:55)
标签:

杂谈

创业者需要特定的素质和品性。即使对那些真正具有创业潜质的人来说,创业成功的概率仍然很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这是明摆着的。但是,许多人并不这么认为。

你以为你在创业

文/马浩

国人做事儿,大多喜好跟风扎堆儿。风潮于是来得急,但往往也去得快。当下的时髦,应该说是创业。大家兴冲冲、急火火、争先恐后地跳入创业大潮,迫不及待地要去翻花打浪,否则甚感大有虚妄此生之嫌。某位偶像级的企业家曾经极具煽动性地放言:“如果我某某人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80%的中国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还好,屈指一算,至少还有20%的中国年轻人打工。唉,这帮倒霉蛋!80%概率成功的事儿你们都弄不成,只能非常不成功地打工了。

新近流行的一句名言,更是倾情撩拨,着实令人心旌摇曳、蠢蠢欲动:“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虽然成功的概率从80%直降到万分之一,但煽情之势则是丝毫不减。哎,为什么还要费劲创业呢?天天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可能还更高一些吧?万一中了特大奖呢?!

你以为你在考大学?

凭什么他们都能创业,唯独我就要打工呢?也许很多人都这么想。其实,这种想法一点都不奇怪。不妨回望一下20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当年的时髦,是考大学。所有高中应届毕业生,无论学习成绩和能力如何,几乎全部参加高考。即使真心不想参加,也得假装冲刺。家人压力。个人面子。估计每个人心里也隐约地想着“万一考上了呢?”或者“凭什么我不能上大学?”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当时大学的录取比例在5%以下。大多数人都不得不在后来写自传的时候心有不甘地说“当年不幸高考失利”。事实证明,没上大学的人也可能在各行各业非常出色,极为成功。但毕竟大学不是谁都能考上的,概率摆在那里。

现今的大学扩招和职高技校以及海外留学渠道的分流,已经使得高考几乎变成一个伪命题。从师资和生源来看,很多本科院校不及当年的中专。某些省市高考录取比例已经高过80%。汝倘能呼吸,便可上大学!这还是“考”大学吗?不过是随大流而已。成功地考上了大学,毕业之后大概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以此推之,如果创业成功的概率真能达到80%,那还是“创”业吗?那种所谓的成功意味着实现创业的初衷了吗?基本上是跟着起哄。掰指头仔细算算,成功的概率真有80%吗?考大学运动中尚有扩招之妙法,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可没有教育部那样的天使,见谁都助其一臂之力。

创业的意愿、资质与机缘

某些人,天生要折腾,忍不住要去改变世界,无论成败与结果之好坏,一定要去攒事儿,创业的冲动融化在血液里。这些人根本不用鼓励和劝说,你想拦挡和阻挠他们也丝毫无用。另外一些人,没有任何创业的意愿,只图安稳有序。无论怎样怂恿,大抵我行我素、按部就班。鼓励敦促也不会有什么作用。

大部分人则是居于上述两个极端的中间区域,可能有创业梦想,也可能去折腾。最需要奉劝的也正是这一群人。毕竟,梦想和意愿,通常只是一厢情愿。能力和运气是成事儿的主要决定因素。意愿顶多只是催化剂。

一心想考大学的,未必能上。不在乎上大学的,不见得考不上好学校。同样,创业的意愿(抑或臆想)跟创业的成功与否似乎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成功!”此说貌似励志,实则愚妄,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创业的实质在于梦想可行、折腾有道。首先,创业的作为要符合外部大势。时势造英雄。你有洞察大势的眼界和能力吗?现在就别再拿互联网说事儿了。互联网大树上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被摘得差不多了,你要是没有梯子去更高的地方摘果子,还是到生产线上帮人榨苹果汁或者另找别处挖土豆吧!

其次,扪心自问,你到底有哪些专长?也就是所谓的独特、稀缺、不可模仿、难以替代的有价值的专长。虽然有人说,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但是别忘了老话说得更为殷切:猪也可能会飞,但肯定不如鸟飞得漂亮;鸟也可能脚踏实地,但肯定不如猪来得自然。

创业不是捞浮财,风口不是天天有。天长日久,靠的还是专长。互联网不是业余选手的遮羞布。

你以为你在创业?

很多人非常天真地认为自己在创业,其实是很浪漫地被自己蒙在鼓里。每个自诩创业的人,都要问自己三个基本问题(或曰一个问题的三种不同侧重的问法):

第一,你是企业的创始人吗?

第二,你是企业的合伙人(联合创始人)吗?

第三,你有企业的股份吗?

如果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没有一个是肯定的,对不起,你不是在创业,你是在打工!是在给一个前途未卜、没有任何组织传统和已经被证明了实力的企业打工。

抛开所有权的问题,另外一个试金石,就是你有没有关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决策权或者获得这种权力的潜在可能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就更不能说自己是在创业了。

创业,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某种未来,至少是能够参与一个塑造未来的团队和过程。这意味着两个关键点:

第一,你是一个专业靠谱的创业团队的核心人员之一。

第二,你所做的事情是符合外部大势或者具有独特技术含量的。

如果你跟一帮从没在任何组织里正经待过也没有任何职业专长的人在一起厮混,不仅没有股份和合伙人身份,连基本工资都保证不了,说自己在创业实在是很悲壮。就像混在高中补习班里跟一帮比你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更差的人在一起,有一搭无一搭地复读,很难说这是在备战高考。

『书摘』《管理的幻觉:沉醉于臆想中的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