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存款利率大调查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其它 |
评论:金融业最重要的就是风险管理能力,今天资本市场的反应是对还是错不知道,只知道6元的民生银行太便宜了,民生银行的利润仍将稳步增长,至于是20%、30%还是40%无所谓,买入就是!
京沪深存款利率大调查 或重新打造银行产业生态链
2012年06月08日18:01 来源:和讯网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1%。这是央行时隔三年半来首次降息。
人民银行同时宣布,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前,中国一般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不允许有浮动区间,而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9倍。也就是说,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均有所扩大。
新一轮吸储大战?
根据调查结果,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交通银行这五大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期存款利率均较基准利率有所上调,而像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执行降息后的基准利率,一些城市商业银行也对存款利率进行上浮。
对储户的来说,大家对中短期的存款利率较为敏感。从银行利率上浮的行为中也可以看出,几大国有银行也是对中短期存款利率做出了最快速的反应。
钱存在哪家银行最划算?大家一目了然。可以预见的是,新一轮吸储大战一触即发。
http://i7.hexunimg.cn/2012-06-08/m_142272206.jpg
京沪深存款利率大调查
对于银行来说,提高存款利率意味着存贷差的降低,也就是利润的减少;反之,如果维持基准利率,则有可能流失现有客户或者减少新增客户数。各银行必须权衡利率与利润之间的各种利弊,使存款利率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最佳临界点。当然,储户成为了银行竞争的赢家。
对银行利润的影响
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并不在于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而是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理论息差(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为3.06个百分点,如果考虑1.1倍和0.8倍,那么息差会减少到1.473个百分点,下降近一半(48%)。银行息差的缩小势必导致银行利润的降低,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要命的政策信号还不是息差缩小,而是今后息差有可能会进一步缩小。如此之小的理论息差,银行的利润将大大缩水。
今天A股的银行股股价也做出了相应的回应。截止收盘,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跌幅近1%,而业绩弹性更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A跌幅均超过2%,民生银行更是下跌3.65%,此政策对银行的影响可见一斑。
银行继续大打极为熟悉的价格战会变得不合时宜,必须要有所变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高级研究员梁猛赞同了此观点,他表示“银行将被迫从‘回避风险’转向‘管理风险’,并从管理风险中获取相应的风险收益,提高竞争水平。”
不过,由于浮动范围并不大,因此短期内还不能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即利率市场化是渐变的、可控的。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对银行的业绩影响而言,短期来看可能不会太大,首先银行存款结构中活期存款的比重较高,利率上浮一般不会惠及这一块,而实际能享受到存款利率上浮的存款比例也还要观察银行如何执行,对其短期成本影响有限。而贷款利率下浮在目前来看并不多见,银行近来放贷明显较为谨慎,优惠利率贷款投放本就在不断减少,因而对其短期收益影响也不会太大。短期这一举措对银行实际存贷利差影响不会很大。”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银行的贷款利率相对于民间的资金价格(如高利贷,小额信贷等)来说是非常便宜的。也许有人要糊涂了,如果社会对资金极为渴求,为什么银行不提高贷款利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呢?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银行对业绩的考核中,除了盈利性指标之外,还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银行必须要放弃一些利润来规避经营风险。比如,贷给大企业、大项目就要比贷给小项目合适得多。其次,贷款给大企业和大项目的难度不小,各个银行都在抢,因此利率就比较靠近贷款利率的下限,于是利润也就被压缩了。
实际上,这样容易使我国的银行养成一种惰性。银行应该靠管理风险的能力挣钱吃饭,但由于存贷款利息差固定,银行必然倾向于握有大量社会资源的大企业和政府(反面就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并能够成功贷给大企业和大项目,就能以极小的短期风险(长期风险在短期内不容易暴露,而银行行长的任期并不很长)坐地收钱,也就是从“管理各类风险”退化为“回避短期风险”。这种现象后面隐藏着巨大的道德风险。在息差不是很大的条件下,银行能够巨额盈利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有大量的廉价存款。因此大家就能够看到银行在争取存款的时候是非常积极的,典型现象是诱人的理财产品满天飞。
这一次利率调整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可以理解为彻底解决上述几个(但不限于)问题的初步尝试。
虽然此举短期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偏空消息,但从长远来看,无疑更加适宜银行的转型,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我国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是被迫实施?
此次存款利率上限上浮、贷款利率下限下浮可以视作是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步骤。此次降息实质上是非对称性降息,申万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对和讯网表示:“央行在5月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前降息表明经济下滑形势严峻,不排除有再次降息的可能,降息、降准的组合拳将并行不悖。这表明经济下滑的态势依然十分严峻,央行在此背景下果断降息,以期达到增强企业抗冲击能力、稳定民间投资及稳定经济的效果。名义上,此次调整是对称性地调整了存、贷款利率,但实质上由于不同程度地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也符合了市场非对称性降息的呼吁”。
也有观点认为,为了刺激经济,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央行降低贷款利率。不过,由于CPI仍然在3%徘徊,存款利率的同步下降可能会引发银行存款外流,流向民间借贷市场,而民间借贷市场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高利贷崩盘事件频发。为了避免这一情形的出现,央行在此背景下,在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允许银行在10%幅度内上浮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