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少中国人曾一度熟悉的双头鹰国旗,列列飘扬!地拉那市中心史坎得培广场正中,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史坎得培骑马英姿雕像与那曾骄傲一时的双头鹰红旗交相辉映,虎虎生威。阿尔巴尼亚国旗上所绘的那只黑色双头雄鹰,出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史坎得培的印章,故阿尔巴尼亚也有山鹰之国之称。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最中心的史坎得培广场,民族英雄史坎得培骑马雕像两端集中了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国家机关,党政部门。以史坎得堡雕像正面看过去,左右的黄色建筑全系阿尔巴尼亚国家政府机关(部门)。而雕塑这像这端,有国家歌剧院,国家博物馆,国立地拉那大学等。
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的馆藏颇丰富(不能拍照。)阿尔巴尼亚因为曾在历史上频频被他国占领,饱受殖民化以及战争的破坏与侵害,但却拥有丰富多彩的山地少数民族及其多元文化。阿尔巴尼亚人中,(阿尔巴尼亚族?)
70%穆斯林;20%东正教;10%其他教派。
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史坎得培(手握长矛)
世界著名慈善家德兰修女
博物馆的展厅里有阿尔巴尼亚民族的骄傲--史坎得培与德兰修女纪念塑像。(又叫‘特蕾莎修女,她出生于马其顿,但其父是阿尔巴尼亚商人)。
从右依次是: 警察局
教育部,国家第一清真寺,国家歌剧院。 首都地拉那鲜有高楼大厦,不少建筑外墙喷涂有各种鲜艳色彩,比较富有特点。据说地拉那前市长曾是画家,在担任市长时,刻意为地拉那市容加入了各种色彩,以彰显都市活力与美丽!(以下黄红色彩国家机关各部委,不一定对号入座哈)。
外交部
苏联式建筑--国家歌剧院(兼文化宫)
工业部
阿尔巴尼亚的“北大,清华”--地拉那国立大学
阿尔巴尼亚人普遍对国家教育质量堪忧,主要是师资力量薄弱。有的课程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任教,需要从德国请老师来授课。另一方面,阿尔巴尼亚有的大学老师教学态度也欠佳,很多教授都有自己的“自留地”(business),因而常常一心两用,不能集中精力和心思于教学,有时该上课都缺席......。

特蕾莎修女纪念教堂
地拉那大学--教学楼之一
商务部
教育部
农业部
国防部
交通部
国家安全局
卫生部
绿化不错的地拉那--阿尔巴尼亚
在毛泽东时代,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密切,毛主席称颂阿尔巴尼亚为“欧洲的一盏伟大的社会主义明灯”,并赞霍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英勇战士”,当时阿尔巴尼亚获得了中国大量无偿援助。作为报偿,阿尔巴尼亚一直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获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提案的主要国家。
1985年,霍查逝世,(谢胡自杀),阿尔巴尼亚逐步改变内外政策。1990年,东欧局势动荡,年底,阿尔巴尼亚也宣布开始实行多党制,国家走上“政治多元化”和“议会民主”的道路,放弃“社会主义专政”,军队、公安、司法、外交等重要部门开始实行非政治化和非党化。 经首次多党选举,产生了第一个多党议会,并将国名“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更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建交很早,但自1972年以来与我国只有象征意义的外交关系了。原因之一:阿方认为我国不应和美国打交道;其二,我们没有满足他们无休无止的求援欲望...。
山鹰之国,一个至今都令不少中国人些许怀念的国家.....。
谢谢捧场! 吉祥如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