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家乡布恰莱 (网图)
20世界上半叶,有两位东方诗人以美而富有哲理的散文诗(多用英文创作)征服了西方读者之心,继而通过中国诗人兼作家(翻译家)冰心的汉译,征服了诸多中国读者的心,这就是印度的泰戈尔和黎巴嫩的纪伯伦。多年来,这两位诗人的作品一直陪伴着爱好诗歌的人们,如同生活中的心灵清泉,洗净TA们在人世间跋涉的尘土和疲劳......。
黎巴嫩的国树--雪松,集中分布在海拔一千到二千米的山区,那里多雾,空气新鲜,土质良好,雨量适中,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很适合雪松的生长,所以古埃及人把黎巴嫩山区称为“雪松高原”。
据说这片雪松与《圣经》》同时诞生。《圣经》中把雪松称为“植物之王”,古代腓尼基人传说雪松是上帝所栽,故称它为“上帝之树”或“神树”。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家乡布恰莱,距离雪松林(Forest
cedars)小镇7公里左右,站在雪松林的山岩上俯瞰,左下端公路旁醒目的红色教堂所在村镇就是布恰莱。纪伯伦从小生活在如此壮美的瓦迪夸迪沙大峡谷,故乡的奇兀群山与秀美风光赋予了他艺术灵感。
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布恰莱,12岁时,因不堪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随母亲去美国,在波士顿塘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两年后,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并了解阿拉伯社会。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以写散文诗为主,他也是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
车拍美籍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的家乡。纪伯伦一生饱经颠沛流离之苦,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网图 ) Gibran’s
House--纪伯伦故居门口的纪伯伦雕塑,纪伯伦被誉为“黎巴嫩的骄子”、“20世纪的布莱克”,是与泰戈尔并肩的近代东方文学先驱。其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网图

黎巴嫩国旗--红色象征自我牺牲,白色象征和平,雪松代表挺拔强劲的力量及纯洁、永存。
右图-纪伯伦
大峡谷的公路经过纪伯伦故居的乡镇继续爬高,来到这片雪松林 这些树木是古代宗教建筑的优质木材。

坐落在海拔二千多米的山顶上的雪松林(Forest
cedars),园内有几百棵雪松,其中数十棵竟有六千多岁树龄!
黎巴嫩雪松(学名:Cedruslibani)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叶色暗绿or蓝绿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
骄傲的国树--雪松终年常绿,树形美观,亦为普遍栽培的庭园树。
雪松尤其是在气候温和与凉润、土层深厚,且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中生长旺盛。
大雪松树下的雪松木雕工艺品店铺,雪松可作建筑、桥梁、造船、家具及器具等用。
雪松边材白色,心材褐色,纹理通直,材质坚硬,有树脂,具香气,少翘裂,耐久用。
纪伯伦是一个泛神论者,他相信宇宙是一个精神性的整体,每一个灵魂都是整体的显现。是流转体于血肉之躯中的“最高之主的呼吸“。他还说:“谁不做自己灵魂的朋友,便成为人们的敌人”。
雪松分布于黎巴嫩、西叙利亚及土耳其中南部。
我等一行人来到雪松林所在小镇上一酒店午餐。

酒店大堂一隅和餐厅,有些高寒林区or雪乡的装饰风格感觉。
酒店大堂一隅,从窗户望出去,可看到其旁别墅...
3月中旬依然积雪很厚,度假村别墅,想必附近有滑雪好去处。
黎巴嫩山区居民以马龙派(基督教)和德鲁兹派(伊斯兰教)为主,其独立性也体现在山区。(“德鲁兹”一名,来自一位波斯传道者,名叫穆罕默德·本·伊斯玛仪·德鲁兹)......。
黎巴嫩最高的雪峰就是在雪松林这一带。午餐后,告别宁静的山区村镇,返回贝鲁特。
车拍--黎巴嫩文豪纪伯伦的家乡--布恰莱
纪伯伦说:“语言的波涛始终在我们的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永远是沉默的"。他又说:伟大的歌者是能唱出我们的沉默的人”,而纪伯伦自己正是这样一位唱出了我们沉默的歌者。
在纪伯伦看来,内在的心灵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本质之所在。外在的一切,包括财富,荣誉,情色,都不能满足它,甚至不能真正触及它,因此它必然是孤独的。......
.......
.......
(天公不作美,部分系车上龊拍...),
谢谢捧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