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的哥说,怎么干着干着就想收车回家了呢

(2022-07-11 22:52:49)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众所周知,城市的出租汽车司机是靠时间挣钱的,除了恶劣天气单说,一般情况下,是以每小时的平均收入来计算的,例如,最早期的每小时30元,到后来的每小时40元、50元、60元等等,但是,也有“走背字”的时候,记得北京还有小面的时候,因为小面1010公里,赶上北京堵车的时候,有时一小时居然就拉一趟活,对于司机来讲,那叫一个无语,但是许多司机都经历过这样的无语,这就是司机们常说的拉活的“顺”与“不顺”。

对于一座城市的巡游出租车司机来说,那都是城市的活地图,哪里几点堵车,哪里几点有乘客,哪个机场周几的航班多,哪个火车站几点的末班车,都是了如指掌。因此,对于城市的老巡游司机们来说,就是凭着这份对于城市的了解来服务着城市个性需求的人群。

但是,自从有了网约车就颠覆了这些规律,而最先颠覆的就是打车族的结构,换句话说就是使打车族的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最初期,许多“占便宜者”乐此不疲,打车不花钱还挣钱,不干白不干,于是乎,许多司机都有这种放着真打车的乘客(尤其是不会用软件的老年人)拉不着,却拉着玩闹的乘客满街跑;二是网约车的低价把公交一族也引到出租汽车的乘客中来,结果是空着政府花大力气推广的公共交通,却把本不该出行的私家车引上了马路,最关键的是造成了城市的交通拥堵,这个网约车带来的最大的弊端最近好像已经被媒体遗忘了。

而且,网约车已经从最开始提出的“乘客打车方便,司机找乘客方便”的理念,用被人们看好的“大数据”把拉活的“顺”与“不顺”人为化了,用分数计算的方式等把司机分成三六九等,使得司机们不得不“算计”,不仅算计着自己的分,也算记着接乘客的距离和来回的空驶率。最关键的是,这种派单根本就是不透明和不公平的:车不够的时候才用你,所以,这出租汽车已经成了网约车的补充了。

的哥说,怎么干着干着就想收车回家了呢


网约车平台的态度也很明确,因为给出租汽车派单收不到你们的服务费用,所以不给你们派单让你们也好像无话可说,至于当初出租汽车是怎么帮助平台把乘客培养出来的,好像成了资本的“遮羞布”并不太愿意提起,而至于出租汽车行业以前一直是向乘客收取服务费的这项服务标准,在网约车平台却一直被“忽略不计”或并不想采纳,因为这几块钱的叫车服务费比起平台20%以上的抽成比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所以,网约车平台对乘客不知情的“惯着”和对出租汽车司机用分的“算计”让许多司机没了积极性,尤其是一些高分值的优选司机,当他们的活都不多的时候,或者全是小屁活的时候,那份积极性早已经荡然无存,干着干着就不想干了,因为这个当“补充”的滋味并不好受,真的想收车回家了,而随着收车回家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交车回家了,从收车回家到交车回家的路也越来越近,这也是近些年出租汽车行业不景气的原因所在,从公共交通的补充变成了非法网约车的补充,让正规的出租汽车司机们情何以堪?除了寒心,还是寒心!

出租汽车的百年老店还能否辉煌?老店的文化谁来传承?是我们目前的网约车吗?回答好像是否定的。我们的场站运力谁来保障?春运、节假日和恶劣天气谁来应招?这是管理部门该思考的话题。

也许百年老店不需要什么辉煌,只是那盏在夜幕下还亮着的灯在城市的许多角落里在等着属于他们的乘客,体现着那句“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内涵,这就是那个挂着“TAXI”顶灯的意义所在,因为没有出租汽车的城市就不叫城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