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瑾的笔记
张瑾的笔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67
  • 关注人气: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的哥问:网约车的“等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

(2021-12-09 22:59:46)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我们城市的交通是否脆弱看什么?有一项比较重要的指标是看“交通拥堵指数”,北京作为首都也被人们戏称为“首堵”,为什么?一是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全国最多,据最新统计,北京从去年达到603万辆以后,今年每个季度再公布数据都是以超过600万辆来展示的。 

面对北京超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尽管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在缓解交通拥堵上下了很大的力气,也费了不少功夫,但是却挡不住车辆众多,尤其是加入的网约车大军数量众多,造成了交通拥堵;二是北京的包容心态,记得五年前北京的新政即将落地时,某滴平台还有所表示的,不给非京籍车辆和非京籍人员派单,并希望他们回到户籍当地去继续服务乘客,可是事情果真如此吗?

的哥问:网约车的“等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


非京车因为有其它制约机制对非京籍车的管理相对好了许多,但是“非京人”开的京车却几乎占据了北京网约车市场的绝大部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网约车等候乘客时间过长造成的交通拥堵成了北京城市病的根源之一。

出租汽车等候乘客的由来

众所周知,北京的6.7万辆出租汽车在网约车到来之前,绝大多数都是巡游出租汽车,即便是有了9610396109等叫车热线后也都是车辆即来即走,乘客基本守时,除了个别预约第二天去机场的乘客,司机会提前10-20钟到达,除此之外都是即来即走,这也是国际惯例,对司机和乘客都是有意的:对乘客,省下等候时间,不影响出行;对司机,节省等候时间,提高车辆运营效率,也好及时为下一个乘客提供个服务。

但是在北京还有一部分车辆是免喷字的车辆(持有免喷车证,也叫免喷车),也是商务车辆,是清一色的黑色高端车辆,像当年的帕萨特,后来的索9、红旗等,都是承担着每年上会等任务,还有大型活动的商务和会议用车,这些车辆在首汽、北汽、新月等大公司中加起来也就1500余量,占比并不高,这些商务车辆除了以上任务和活动,还有服务商务人士等,往往这些都是相对的大活,所以也有等候一说,甚至是可以等候收费等的。

网约车来了,刚开始不仅资金不足,对出租汽车的了解也是一无所知,就像是个“生瓜蛋子”,于是当时的某滴还是比较“谦虚”的,肯与司机们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并对自己的派单进行改进,而司机们也觉得这是好事,你懂互联网,我们懂行业,于是也“掏心掏肺”地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中也有咱们的高端商务车,于是网约车的“等候”来了,只不过人家把咱们司机们期待的为商务车服务的名字改成的“专车”,而用的车辆也开始优于我们出租汽车的车俩,奔驰和宝马都不算什么,只是没有运营证,这也是网约车平台非法运营试水的起步阶段。

平台霸道的等候10分钟造成的交通拥堵是缺少社会责任的表现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的交通工具是不等候乘客的,就像民航、火车、高铁和城市的公交车等,都是有一定时间观念和约束的,不会等乘客的到来,出租汽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除了高端车辆)也是一样的不等人,这也是出租汽车的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但是随着网约车平台做大以后,有了资本加持的平台话语权也逐渐强硬起来,什么社会责任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效益最大化才是他们要做的。于是对于并不懂出行规律的网约车平台就将网约车的等候强加给了出租汽车司机和广大的网约车司机(含非法运营),不仅坏了行规,还给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视频中的拍摄时间是晚上的9点半左右,在广顺桥北的融新科技中心,这里也是阿里和美团等的办公地,所以许多车辆都在这里等候下班的员工,然而路堵成这样是怎么造成的?就是我们说的网约车平台的下单机制出了问题,过多的等候造成了交通拥堵。

原来北京允许等候10钟及以上的车辆充其量只有那1500多辆免喷字的车辆,可如今这满街的网约车都可以免费等候10分钟甚至是以上,以前司机还能有三两元的等候收入,后来平台取消了,不再用乘客为等候付费,而平台又把补助取消了,随着平台竞争的激烈,做得最多的是迎合乘客的笑脸,却损害着越来越多司机们的利益,最关键的是造成的交通拥堵居然是不合法的派单机制,乘客不出来上车,司机还无权取消订单,关键是造成的拥堵却无人买单。

的哥问:网约车的“等候”是造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首”


的哥说,现在的等候司机是不产生效益的,只是平台给乘客买了好,把乘客惯出来了毛病,车来了也不出来,甚至许多乘客都知道以后,还特意耗上10分钟才出来,可损失的还是司机的利益。算一下,一天如果接15单,一单等候10分钟将浪费我们多少时间?将造成多少道路的拥堵?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的哥说,时时单的等候,每个车辆都是10分钟,累加起来是指数级的增长,造成的拥堵也是加剧的。

遵循国际惯例交通工具不等人,既缓解了交通拥堵,也缓解了打车难,还给司机们增加了收入,这是一举多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