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的哥”是人们对于出租汽车男司机的尊称,女司机就叫的姐了。而北京的出租汽车司机以其特有的“北京范”不仅成为了北京的招牌,还留下了“北京爷”的称号。
从葛优在70年大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不仅把北京的哥演得活灵活现,八面来风,许多场景的“神还原”,还让全国人民认识了北京的哥的风采;而同年早些时候的一条新闻,也同样震惊了全国的同行业甚至是更多的读者,这就是《北京的哥有多会侃?劫匪先后换了四辆车,聊得太开心都没忍心下手》,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北京的哥太能聊。
在北京的哥还叫“的爷”的时候,那叫一个“风光”,首汽司机清一色的西服革履白手套,在机场排队也很有气场,关键是在轿车还没进入家庭前,咱是有车一族,还能换外汇,收入远超大学教授……而那时的“的嫂”也多是护士和教师等。
随着对出租汽车称谓“辈分”的“降低”,这收入也大不如前了。就像一段相声里说的,看上海丈母娘介绍女婿的声音就知道这个行业地位的高下了,以前介绍女婿的工作时声音是高八度,“我·女·婿·是·开·出·租·汽·车·的”,透着自豪;而如今却低了八度,“我姑爷是开出租车的”,显得少了“底气”。
其实,我们要说的不管是爷也好,是哥也罢,出租汽车的百年老店还能开多久,啥时候才能重现辉煌,“重新抖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