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打车难”与“出行难”是两回事

(2018-08-03 13:19:13)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最近,媒体对于“打车难”的报道越来越多,且“指责”多于“理性”分析,把黑车与非法网约车割裂开来,好像有了互联网外衣的黑网约车就是合法的运营车辆并希望给予宽容。

看看这些“指责”与“建议”,也恰恰暴露了部分网约车平台疏于管理的痛点,而适当放松的“建议”又恰恰说明了有些网约车平台对于目前众多城市对于非法客运的查处感到“疼”了,所以也才一遍遍地通过媒体释放自己的“痛”点,并给这个“痛点”找了个最好的借口——“百姓需求”,曾用名:打车难。

不管“打车难”的声音喊得有多高,但是“打车难”并不代表这座城市的“出行难”,尤其是面对真假“打车难”,是打出租汽车难还是打黑车难的“真假李逵”可能会迷惑一些人,但是有一点却是必须肯定的,这就是城市的出行不止出租汽车一种选择,更不是网约车才是缓解人们出行难题的唯一选项。如果非要将网约车当成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唯一目标,那么这座城市的“城市病”也是“无药可救”了!

去年5月,我曾经根据当时北京公共交通的部分数据写过一篇大数据再解读 缓解交通拥堵任重道远  绿色多元出行方式将引领“京城出行新时尚”》的文章,今天读来,虽然数据有些“老”,但是说明缓解打车难的办法却“绰绰有余”。

大数据再解读缓解交通拥堵任重道远

绿色多元出行方式将引领“京城出行新时尚”

告别了自行车王国曾经的“青涩”,度过了与咱们渴望的“私家轿车”的“蜜月期”,剩下的就是咱们汽车族与城市交通的“七年之痒”,面对交通拥堵的痛,该怎样度过以后的“日子”?

都说大数据可以说话,我们手上的大数据显示北京的交通拥堵并不乐观,尽管2016年的统计数据还未出来,但是光从2012年到2013年,2014年再到2015年的城市路网交通指数,无论是早高峰还是晚高峰或是日高峰,其数据都是逐年递增的,以早高峰为例,2012年、2013年、2014年到2015年的数据分别是4.14.54.55.3;晚高峰的路网交通指数分别是5.15.45.46.2;而日高峰的路网交通指数分别是4.65.05.05.7。其中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的交通相对2013年的数据是平稳的,这是与北京加大缓堵措施分不开的。但是从2015年后随着网约车的迅猛发展,无论是早晚高峰还是日高峰,数据都是有明显增加的,明白缓堵工作的人都清楚,对于城市交通而言,每增加0.1个点的交通指数,就要造成无数个红绿灯拥堵的堵点,而每降低0.1个点的交通指数,却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城市资金投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为一个打车难话题再为城市的交通拥堵增加哪怕0.1个点。

一套城市多元化出行的大数据告诉您京城“绿色出行新时尚”的打开方式原来可以这样简单。

一是商务班车的推出就是为了缓解商务人士上下班打车难而推出的定制公交,不仅是家对工作单位的点对点路线,全程有座位保证,从201399日开通第一条线,就受到了商务人士的欢迎,截至目前共有169条路线,日发车205班次,日均运送5600人次。仅此一项,以每位的士司机每天拉送4人次计算,就节省了1400辆出租汽车的资源,也相当于减少了近万辆车辆的碳排放。

二是区间车的推出也是把满足短距离的乘客放在首位,2010430日专1路开通上路更是满足了区域内乘客的需求,截至目前已经有92条路线,日发车1.1万车次,日运送人数18.6万人次,这也是针对出租汽车短途往返往往是堵点的尴尬而设立,用区间车的相对大容量疏散乘客比出租汽车的疏散更环保也更省时。

三是地面交通,北京的地面交通从2012年的779条,发展到2015年的876条,运营里程从2012年的19547公里到2015年的19818公里,公交专用道从2012年的1192015年的138,都为大众出行提供了快捷的交通模式。

四是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为北京人的出行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以前限行日许多开车族打车出行,如今轨道交通的便捷让他们改乘地铁出行,而轨道交通的“大数据”正是这一变化的见证。2012年北京轨道交通16条,运营长度442公里,运营里程31910公里,客运量24616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673万人次;到了2015年所有数据都有亮眼表现,轨道交通达到19条,运营长度574公里,运营里程54305公里,客运量365934万人次,日均客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并超过地面交通。

五是共享自行车的迅猛发展,也是缓解打车难的最好分流。2012年政府投资建设以来以地铁、商业中心等为重点布局网店,而桩对车、车对桩的对应方式让取车与停放都有序可循,且不扰民,截止到20173月底,全市已建成2730个网点、8.6万辆车规模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分布在全市15个区。累计办卡量为80万张,累计租还超过2亿次,目前日均租还保持在38万次左右。20168月以来,共享自行车ofo、摩拜、小蓝、永安行等企业先后投放车辆近70万辆,注册用户近1100万,日均骑行超过500万人次。这些都有效的缓解了打车难,也分流的不少短距离客户。

北京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要解决出行的问题还必须本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的基本思路。

出行人与城市交通的“七年之痒”其实不是痛,只是有些磨合期的“痒”,而“止痒”有多种办法,与其“挠痒”不如“对症止痒”,

交通大数据的显示告诉了我们缓堵还任重道远,用加大网约车缓解打车难只是“挠痒”不是“止痒”。

与和城市交通过“日子”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是一样的,要平平淡淡的过才“有滋有味”,与其选择“坐在宝马车上哭(堵车)”的“挠痒”,不如“骑在自行车上笑”的“止痒”。

绿色多元出行方式将引领“京城出行新时尚”。

去年的文章到此结束,但是北京交通人对于绿色交通的追求并没有结束,面对像北京南站这种地理位置有限,交通设施难以满足日均增长客流的情况,最近,北京市交通委在北京南站召开现场会,以发展的眼光解决发展的问题,变过去单靠出租汽车满足夜间疏散乘客的单一交通模式为现在地铁与出租汽车一起运送乘客的综合交通模式,通过地铁4号线延长运营时间、进一步落实各类秩序治理措施等,也表明了政府在缓解打车难与绿色出行上并举的决心,让南站的交通不再难,用管理和疏导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让老南站121年历史的文化积淀加上10年见证高铁快速发展和做好城市交通对接的再提速为百姓出行交上一份便捷的答卷。

 城市“打车难”与“出行难”是两回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