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雨季打车难还有多少背后的原因你不知道(下)

(2018-07-26 23:31:00)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昨天我们说了雨季打车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因为下雨航班不能准时降落,所以出租汽车被滞留机场,今天我以自己雨天打车的亲身经历告诉您,我是如何在暴雨天面对打车难的。

在我的打车笔记中,2012710日这一天有上班打车的记录,却没有下班打车的记录,因为这一天我没有打上出租汽车,但是却在微博中留下了我的感慨,一场大雨交通就……时间定格在当天晚上905,确切地说,那不是大雨,是一场瞬间的暴雨,我没有写的……代表北京的交通是瘫痪的。我本来在报社8点下的晚班,因为打所有的车都难,所以我到家11点多就变成了夜班。

虽然我在打车笔记中没有留下记载,却做了一个记号,并在后面记下了当天的经历。

我当天下晚班后准备叫车回家,但是暴雨突然来临,就当时的瞬间的雨量来看,比7.21还大,只是暴雨下的时间比7.21短了一些,但是许多地方都成了大家说的“城市看海”,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暴雨后我还与同事都通了电话问他们是否安全到家?大家说都到家了我才踏实了,和平时一样我先用96103叫车,再关了编辑部的主机设备等,但是电话约车不成功,台子还给我来电话说,因为刚才雨太大了,所以许多路段都走不了,车辆也都误在路上。要不我们再试试,第二次也没有成功。我正在犹豫中,报社值班的师傅上楼查看各屋门窗是否关好,就跟我说,打不到车吧,您还是快走吧,坐公交也未必好走,因为刚才雨太大了,别耽误了,再有暴雨就更难走了。

于是我就出门去坐公交车,虽然过了下班的高峰时间,但是车站上的人还是不少,大家说雨后就没来过车,据说已经等了20分钟,此时我又试着叫车,还是不成功,我只好继续等车。那时微信没有现在火爆,许多人还在用微博看堵车信息。9:05分,在无奈的等候中我发了一条微博,因为我还在原地没动地方。等了40多分钟后终于来车了,售票员说,是区间车,只到虎坊桥。上车后大家就开始抱怨,为什么如此长时间没车,售票员解释说,因为许多地方的水太深了,小车过不去,但却占了车道,使得公交车的大车也开不过去。当我们坐的车刚过天桥不久,司机就让售票员提醒大家扶好,说前边水太深了,光线又不好,他怕车辆陷进坑里,于是车辆小心翼翼地前行,此时,水涨上来了,已经没过了车辆所有的台阶到了我们脚下,大家坐在椅子上都抬起了双脚,并惊叹雨之大超乎想象。司机说,咱这大公交都快过不去了,要是小轿车早就过不来了,司机解释说,许多路段都是雨大排水不畅,造成了积水车辆无法前行,我们公交虽大也“飞”不过去。改区间也是无奈,希望大家就换乘着一点点前移吧。

车辆到了虎坊桥就又没有车了,许多人饿了,看见路边饭店还有开门的,食客不多全是路过的人,因为已经10点多了,有人问还有饭吗?店员说只能煮饺子,于是几份热饺子被端出小饭馆,大家边等车边吃饺子,这景象平时很难见到吧。车终于来了,还是到不了我家,只好先上车再说。

下车时雨也停了,路上被水洗得很干净,决定步行回家了,于是边走边给负责报社行政的负责人打了电话,一路聊着,我说你们行政比我们采编强多了不用加班,我是下晚班已经改夜班了……

我到家的时候已经11点多了。我这次平日里坐出租汽车不到10公里的行程,在雨天坐公交加步行走了近3个小时,这是打车难吗?这是打所有的车(包括公交)都难。但是赶上暴雨天,我们抱怨谁?因为天有不测风云,暴雨也如是。雨季,不要说打车不正常,连航班的正点率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不要牵强地与打击非法运营挂钩,对号入座。也许人们都还记得年2001127日下午北京的那场小雪吧,大家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全城瘫痪的滋味……据说许多人到家都是半夜,幸好那天是周末,虽然我当时在外地出差,但是许多人都在事后描述着自己是怎么回家的。回京后,在机场打车时司机说,乘客都受不了了,那计价器的表光蹦字就是走不动。那时,没有对非法客运的查处吧?我想大家都会说,那天的打车难一定是天气所致。可是如今有了网约车,这“打车难”反而变得多了起来……如果说,天下暴雨影响出行是天灾所致,那么水军不断泛滥造成“舆论上的打车难”就是人祸所为了,对于天灾我们无法预料,但是对于嘴上的“出难题”就必须要说一说了。

堂堂首都北京如果靠非法运营当道是城市交通最大的耻辱。而今天,交通部发言人吴春耕也表示,打车难不能用非法经营来缓解。

还是回到合法运营和与出租汽车对接的“网约车”上来,才是正道理。

关于雨季打车难的问题,请您继续关注下周一的《关于雨季打车难的“天灾”与“人祸”》。

关于雨季打车难还有多少背后的原因你不知道(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