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的姐:平平淡淡才是真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打车出行,伴我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虽然我的驾驶本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工作忙”的借口,让我总是想事,加上报社常年的夜班,所以自认为不适合开车,因此当年老社长问我你是选择开车还是选择打车报销,我毅然地选择了后者,也从此有了与出租汽车司机的一份“缘分”。
因为跑汽车口,当年对出租汽车的报道也都归于此,也就有了初期与行业的接触与缘分,再加上我常年打车,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比别人多了些“第一手资料”,所以写稿件也是自然的事情。虽然后来交通口被各个媒体单独列了出来,但是我却放不下了。因此,为出租汽车及交通行业写稿件就成了我的“业余爱好”,除了写稿还要抽时间收集、研究大量数据等也占用了我的大量时间。不过我觉得很值。
如何看待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如何看待每天接送我乘车的司机?我也有个转变的过程,从过去以“记者”的角度到如今用“家人”的身份,从过去的“俯视”到如今的“平视”,将自己融入其中,也才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行业与群体。
任何行业都有精英群体和劳动模范,我也接触的不少,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说过,与众多劳模交朋友是我的荣幸,也以此为骄傲。但是,“红花”再好还要有绿叶的衬托才会更美丽,所以,平凡中的众多“的哥的姐”才是我每天打车时遇到的平平淡淡中的真情流露。
这两天打车时,无论是作为网约车的首汽约车,还是电招车或是巡游车,司机们都是出租汽车行业普普通通的驾驶员,但又各有各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构成了我们每天平凡生活的24小时。
首汽约车的邢师傅原来也是一名巡游车司机,随着首汽的整体转制,经过培训后他又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机,并在岗位上适应了新的工作模式。一上车他就说,我拉过您,那次是去科学会堂,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在堵车中我的话题说到出租汽车还是“什么车”?邢师傅随口说出自己开花车时拉过一位急病的孩子(像救护车),路上为安全起见和应急,他拨打了122,交警一路和他沟通行驶地点并引路,帮助乘客在最短时间把孩子送进儿童医院。像这样的情况,许多司机都有过经历,但是没有轰轰烈烈的报道和表扬,广大司机们认为这是应该的。
今天在出门用车时,无论是电招的银建司机曹师傅,还是祥龙公司的赵师傅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或是为自己的工作努力着。
上午,当曹师傅来接我时感慨地说,没想到96103平台还有这么多忠实的用户,我前些天到百度公司附近接了一位乘客也是忠实的用户,她说,现在比原来最火时电话好打多了,也不用担心加价,挺好。我告诉曹师傅,在最火不好打电话时,我错峰出行,“晚上晚下”也挺好的。路上我和曹师傅说着节油的事情,曹师傅说,现在不太好干,增收节支都是好办法,有好的节油产品我们一定会使用,并会以我们的方式口口相传的,曹师傅用我的数据算着账,一箱油如果能省50元,一周就是300元,我们是双班小班,扣除开会与休息,一个月就能省……还没算完账我已经到地方了,在依依不舍的话题中我们相约下次好好算算双班小班司机的“节油账”。
回家打车时因为很方便,所以就“扬招”了(其实这也是目前最环保、零距离的约车)。祥龙的车,没想到赵师傅还是祥龙公司的第一批首约司机,只是因为家乡的水果丰收,休息日帮助家人摘梨的时候把腰摔坏了,休了3个月,他说祥龙特别好,休病假发工资,上班后怕我腰还没有痊愈适应不了网约车,让我开巡游车的替班车,这样也有缓冲的时间。赵师傅如数家珍地说着家乡密云的水果,苹果、核桃、栗子、梨,水果有几十种,尤其是红肖梨开花时,白色的花可漂亮了,那梨的滋味也特别好,有记者到我们当地写我们的果园,大家都很高兴。当听说我认识他开网约车时的孟队长,赵师傅兴奋地说,也欢迎您到我们那里去品尝水果,看看北京的后花园和大果园。
其实,受司机之邀去家乡看看果园已经无数次了,虽然都没有成行,但是有的师傅从家乡给我带来自家的水果与特产,我真是觉得无以回报,只有努力做得更好,为行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司机师傅们是淳朴的,其实愿望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期待公平竞争,对于网约车的新生事物也在适应中找到自己平衡的点,首先是盈亏的平衡,再就是心理的平衡,新政的实施让司机们看到了国家依法治国的决心,也相信城市交通缺不了出租汽车这张名片,赵师傅说,回来开巡游车后总是去南站接送客人,尤其是夜间人和车都不少,可是公交车少了,靠的就是我们出租汽车,所以保点就是我们的责任。
在司机师傅们看似平平淡淡的运营中,我们看到了“出租汽车人”的一份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