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租汽车行业:当年的“戏说”成了“正史”

(2017-08-22 23:51:24)
标签:

文化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这两天“我们是谁”刷爆朋友圈,一组六格咆哮式“我们是谁”漫画火爆网络。“我们是谁”被加上各种文字迅速走红,各界人士脑洞大开、创意无限,写文、P图,迅速推出了各自行业的特色版本:警察版、城管版、高校版、教师版、学生版、医生版、护士版、记者版……大家都在对各自行业或生活进行有意识的调侃,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我正在找一些历史资料想给出租汽车行业做一份“出租汽车司机版”的“我们是谁”,就开始翻阅历史的资料与博客,想找些素材,突然看到一篇我在2013122日写的文章,题目是《北京出租车行业:容不得戏说》,这是我在回应一条在网上盛传的文字《京城新玩法:摇不上号开出租车上下班》,北京的“的哥的姐”们是否还记得这篇文章?这在当时就是个“戏说”,却被许多外地媒体大量转发与探讨,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给北京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才有了我的《北京出租车行业:容不得戏说》的文章。

如今,时隔不到四年时间,不再是摇不上号去开辆出租车的“戏说”,而是摇上号去开网约车的“正史”,当时文字中的“上下班的路上开开,都能挣120元”成了现实,还不用交4700元的份子钱……真是让人感慨崔健的歌词,“不是我不明白,是世道变化快”……

我在“容不得戏说”的文章中曾经提问并指出,真不知道编剧是如何炮制出来了这样的一个渴望有车族的白领故事?还不知道这位80后的白领是跑到京城哪家出租汽车公司弄到了一辆新车?更不知道4700元的份子钱是如何算出来的?

北京出租车行业从1951年首汽诞生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对于司机与车辆的管理绝不是交钱领车的简单管理模式。虽然此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但是也是有学习、有考试、有培训等多项入门要求,尤其是除了从事此项工作之前的各门专业的学习与考试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外,每月单双班司机还都要回队学习与接受培训等,怎容得白领悠闲的上下班开着?更何况北京出租汽车行业是有着各级管理部门严格管理和有各项制度的行业,怎容得摇不上号的渴望族随便交钱上下班开开。

历史总是在跟我们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编剧”从摇不上号“白领的渴望”变成了让有车族都成为上路“运营的车辆”,还加上了让出行美好的“共享”二字,把“玩法”变成了现实版的“真玩”,既没有门槛,也不用交份子钱(20%的提成是不能少的),还加上个大数据,还让资本“围着”转。网约车的到来除了引发出一场场的热烈讨论,也迎来了世界上第一部网约车管理的大法。

我们都曾感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虽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不论谁是“导演”,从摇不上号的人去开出租汽车的“戏说”,到摇得上号的人愿意来开网约车的“真练”是一场变革,我们都不能忽视的变革。出租汽车行业的路在何方?以后的饭碗怎样端?网约车的盈利模式与出路在哪?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钱不一定能“把握”未来,把复杂的出行问题都交给键盘或是思考跟不上键盘的速度都是不可取的。

社会需要互联网,但是操作互联网的人一定要知道还有一份社会责任。要想让“正史”成为“经典”而不是匆匆的“过客”还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以诚相待你的用户,更需要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还需要出行人的“匠心精神”与不忘初心的一份信念。

出租汽车行业:当年的“戏说”成了“正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