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马道:你好,晴雨表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首都机场马道,其实叫“货运路”,但是司机们却喜欢叫它“马道”,这是从T3航站楼开始投入运营后,到这里排队的出租汽车就是在此候机,以边走边停的方式排着队,最关键的是虽然停车场内有个的士餐厅,但是进场后的时间不过半个小时,上厕所与吃饭就显得时间不充裕,而在马道上最长时要排上三公里,等候达一个多小时甚至更长,形成了壮观的景象,而无照商贩也是这里的“固定商家”,司机们就是以“吃着无照路边摊、转地就如厕”的方式在此排队候机的。
而我最早听说司机们在马道候车是在6年前随着打车难的话题深入而开始的再一次的调研,直到2012年7月才有机会成行。当我第一次站在马道入口处看到如此多的车辆在此等候,真的是一种震撼。而今天在马道上排队的车辆相对少了许多(虽然我经常过来调研)。以前三公里长的马道上排满的出租汽车(后拉ing公里是双车道),今天充其量不到一点多公里,虽然游商们还在马道里推销着汽车用品,无照餐车还是追着出租汽车司机们卖餐,但是相对热闹时少了许多。回想前两年出租汽车行业受网约车的冲击很大,司机们的活源减少了不少,尤其是到机场的许多大活也被不断分流,因此司机们到机场排队等候的时间也相对延长,而等候时间的延长不意味着活的距离就长。所以,有些司机到机场送客人后不再选择在机场排队候客,而是放空回城。有些司机说,与其在机场排上两三个小时再拉个短活,还不如回城里拉点散活,尤其是双班的小班司机每天扣除擦车加油,也只有约十个小时的时间,基本不敢把两三个小时的大块时间放在机场等待客人。也正是这种不确定因素增加了很多,所以马道上候机排队的车辆也有长有短,还有断车的时候。
去年底北京出租汽车新政的地方细则对外公布后行业逐渐规范起来,5个月的过渡期后执法与监管也在加紧工作中,尤其是非现场的执法已经开始。
今天看着马道上稀稀拉拉的排队队伍,就感觉到司机们等候的时间肯定会减少许多,从司机层面来说是件好事,但是一旦航班密集,就有可能断车,乘客的等候时间就会延长。
出租汽车不仅是城市的名片和流动的风景线,还是城市交通的一张晴雨表。阴、雨、风、晴,都会及时反映在这张名片上面,所以重视这张名片的变化,也是研究交通的人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就像公交车这些年的变化已经让其在适应中开始寻求转变一样,出租汽车行业所面临的变化也该是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中的一个话题。
2017年7月与2012年7月排队照片的对比差了不少,这个晴雨表该给我们做一些怎样的“预报”,还有待行业内人员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