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汽车行业的优质服务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新政实施第十七天见闻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这两年“工匠精神”着实火了,不仅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体现勤劳之美的精神原色,展现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和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而“工匠精神”的理念也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其内涵就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
有媒体分析“工匠精神”时还有这样的解释,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业制造业,对于为百姓提供出行服务的出租汽车行业是否也有“工匠精神”?从去年首汽集团适时推出首汽约车开始,我就在想,以首汽60多年的品质内涵加上互联网的“驱动力”是否让本来浮躁的网约车市场刮出了一场“工匠精神”之风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首汽约车的品质服务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就是乘客出行信赖的保证。
我们传统的出租汽车行业中的许多司机也是以优质的服务无处不在的体现着专业出租人的“工匠精神”,像春运期间北京的士行业的“温暖回家路”活动就是出租群体为乘客们推出的一款舍小家为大家的“温暖产品”。
我们在呼唤出租汽车行业的工匠精神的时候也在思考,风风火火的网约车不能因为加上的“网约”就可以不要“传统”,就可以不要安全,就可以不要相互的信任,就可以不要服务与传承的精神。
在探讨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敬业报国,匠心圆梦,呼唤“工匠精神”也许体现在的哥的姐的每一次出行中。
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中国传统出行行业,会借着互联网的东风,为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扎扎实实提供更好的多品种和差异化的优质服务,并不予余力。
打车笔记148
到首汽,用首汽约车,BZ0893,黄师傅。一看黄师傅这车号就知道他是比较早的一批首汽约车司机,师傅说,我是第二批上来的,在首汽干过,后来到了北汽服,上首汽约车的时候我就来了。前一段我们有活动,特别忙,活一个接一个,这些天稍微差了一些。不过说到我们首汽的精神就应该说到特殊天气,凡是刮风下雨等不好的天气,我们越会坚守。像7.20北京暴雨那天,各个平台都涨价了,只有首汽约车不但不加价,大家还都坚守在岗位上,活一个接一个,我们忙得下不了班,我那天到家都半夜了。
点评:也许这就是首汽约车“因为品质,所以信赖”的保障吧,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彰显“工匠精神’的本色,用服务说话,交满意的答卷,最大限度的用诚信保证客户的需求。
打车笔记149
从首汽出来,首汽约车 BZ4974,李师傅。师傅说,我是7月份上来的,下暴雨那天,有人在路边拿着200元钱要我送他回家,我们网约车不能拉巡游的客人,我告诉他怎样打我们的网约车,还可以免费送他一段,那天我干到了夜里一点多。还有一次我接了一个活,听声音就像是喝多了。我按照地址开过去,可客户就是不接电话,我想他可能是喝多了。于是将车停在不违章的地方,下车去找客人,找了半天看见一位男士靠在一棵树旁,我就问他是您叫的车吗?那人说是我叫的车,可是我喝多了太难受了,问他家在哪他说不知道,我想他可能是在还算清醒的时候叫的车,只好按照他下车的地址开去。我怕他吐一车影响别人坐车,我以前遇到过这样的客人,结果好多天醉酒后吐的味道都去不掉,于是我先拿出准备好的袋子,告诉他难受要吐的时候就吐在袋子里。到了一所公寓前就是他叫车要到达地点的附近,我先把车停在路边(看他醉的不成样又怕他着凉),就去找保安叫来看是否认识他,保安说认识,也知道他在几门住,于是我就将他搀下车,亲自交给保安把他送回家,我才离开。
点评:出租汽车司机最怕拉喝醉酒的,开巡游花车的司机们有经验看见没有陪的醉酒者基本会躲开,免得不认识家而担责并耽误时间。但是像李师傅这样遇上乘客在还未醉倒之前先叫了车就再不接电话了,师傅下车找人,并帮他找到家,这难道不是服务中的“工匠精神”吗?
为这种精神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