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汽车合乘的路究竟有多远之一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出租汽车合乘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观点,这也是缓解城市打车难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在我的打车笔记中有许多阶段是在进行合乘的调研,而在我的微博与博客中也多次体现出我在这方面的调研与研究。我也曾把这些调研结果提供给交通主管部门供参考,应该说,北京出租汽车的合乘是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并在2013年的调价时对计价器进行了改革,可以在同址出发不同地下车的情况下提供四张不同地址的发票,这在机场、车站断车的情况下非常适用,这在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的晚间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得到印证。
合乘是缓解打车难的良方,不仅乘客少付,司机多得,还是绿色出行的一种方式。但是,三年前北京出租汽车调价后虽然已经有了合乘的功能,但是使用情况非常不理想。记得我在当时做调研的时候知道是“三个不”构成了合乘的不理想,一是许多乘客不知道有合乘功能,更不知道合乘支付的费用也比较便宜;二是认为不安全,尤其是晚间女乘客与男乘客合乘;三是认为不方便,认为打出租车就是不同于公交车要有私人的空间。
如今,以私家车构成的部分“顺风车”已经不是简单上下班的顺路出行,而是一天都在路上顺着风,更是以“经营性”为手段,再加上平台而定高额补贴,实际已经背离了绿色出行的理念。
之所以在现在重提出租车的合乘就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乘客的负责,也是出于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考量。
我曾经为一次合乘等了11个月的时间。那是因为我在2015年7月中旬在已经知道自己要到交通部参加“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会议后又一次来到北京西客站做调研,而上一次是2013年北京出租汽车调价的听证会前夕,我曾在那里做了连续四个小时的调研。此次出租汽车候客的车位有所调整,调度也很耐心,也许是分流了部分客源和车辆,我到的点眼底等候的车辆和客人都不多,调研结束后正赶上两位拉着行李的外地人要找西客站附近的某个地方,调度说虽然不远,但是走起来也不近,打车就一个起步价,省得你们拖行李累。我当时正好调研结束,我说要不咱们合乘吧,你们还少花钱。调度也极力推荐我们合乘,还说我是北京人,来此调研,您尽管放心同行的安全,而且当时是下午的五点钟左右,天很亮,但是两位外地乘客犹豫了半天还是自己拉着行李走了。当时调度和出租汽车司机都觉得可惜。我并不了解两位外地人的想法,是怕不安全还是出于什么目的,遗憾之余我上了出租车。
直到2016年6月26日我才与一位外地人合乘了一次,我和出租汽车司机与另一位乘客都很高兴。也圆了我的合乘梦。
打车笔记47
2015年7月31日
从某地回来没有叫车,首汽友联的,说到首汽新上的专车,他说我们有几个点,国贸、金融街、机场等,每天8小时工作,每月还有全勤奖,每周一天假,问他到底什么形式好是挣工资好呢,还是现在这种承包的方式好,他说不论是国企还是民营,司机挣到钱,才是大道理。我们现在的停车位都被占了,就应该罚款。有个别人的服务不好不代表我们行业都不好。软件叫车平台要把奖励的钱给到我们,我们会比他们的服务好得多得多。问他是否遇到过合乘,也就是现在的顺风车,司机说我真的遇到过一次合乘,我的一个哥们儿,一次夜里拉了3个合乘的,不仅乘客少付了钱,自己还多挣了70多块钱,何乐而不为呢?
打车笔记48
2016年6月26日
中真186561 我的路很近,但是因为拿的东西太重又多十分不方便,所以让司机掉头到我面前,司机正掉头时一位外地人过来跟我商量他要去故宫,因为此地不太好打车能否与我合乘,我乐坏了,马上答应。跟司机商量,司机当然也很高兴,欣然同意。只是路程短,没说上几句话我就要下车了。
我和司机的感觉就像我打上一辆车时司机说的,在外地人面前,我们代表北京。
(点评:那天回家后我就写了当天感受的笔记,虽然我们合乘的路程很短,但是合乘理念的“路”却很长,我用了11个月的时间才实现。许多人宁可坐并不算安全的私家车,也不坐安全的出租汽车的合乘,除了补贴,问题还出在哪?我们应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