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 叫车平台难咎其责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从去年5月份开始,随着快车、顺风车等专车的推出,人们打车的选择性越来越大了,少花钱甚至是还能挣钱的多种选择把以前只敢在小区趴活的黑车和各种私家车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上下班时间顺风,下班后也不闲着,周末还要接着干,除了这些有点小商贩也开始把以前只拉一次货的小面包车升级变成了轿车,出来干运营了,还有的顺风车没有时间的限制,一天都在路上“顺着风”。应该说,私家车介入的运营不仅影响了出租汽车的市场,极低的运价也把一部分坐公交车的乘客吸引过来,多倍于出租汽车保有量的私家车的加入,形成了“全民开出租”,更多的人打“出租车”的并不符合市场真正需求的乱象。
其实这种乱象所造成的后果除了出租汽车司机们收入的大幅降低,还有就是不断增长的交通拥堵指数。难道这就是缓解打车难的唯一办法吗?回答是否定的。
移动叫车平台确实方便了约车人与开车人,但是应该合规守法。交通部及相关文件一直对运营车辆有着严格的准入要求,也是出于对乘客安全的考量,要想安全就必须遵守交通法规,而目前私家车介入的运营多是在极不遵纪守法的情况下才完成的订单,更有甚者许多来自外地的司机连北京的路都不认识还谈什么服务?其实这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另一个方面,满大街转就是找不到乘客所在的地点。
交通拥堵,叫车平台难咎其责。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除了满足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还应该为其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打车笔记43
2016年6月23日
从北京台出来没有叫车,中真,217867。我干的时候是富康车,2003年11月26日接的车,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干活的情景,头一个活是从望京到机场,到了机场不会排队,没有拿号,又出来重新拿号排队,如今一想已经十几年过来了。我看到有人在车上扔了喝剩下的水瓶,他说有些乘客就是不考虑后边的乘客的感受,自己合适就行,有时早晨拉乘客吃早点,塑料袋子很薄,满手都是油,还到处乱摸,后边的人还怎么坐?现在不好干,网约车把我们弄得太难受了,私家车在驾驶技术上和安全上都没有保障,可是平台不规矩,一次拉老两口,他们也用平台叫车,要出租车说没有让用专车,他们说,我们坚持了半天才给了出租车。这太不公平了。遍地都是私家车,他们本来可以控制,但是却不控制,我们应该低碳出行,应坐公交的都上了专车,违背了城市发展的理念,其实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就是看你解不解决,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造成交通更拥堵。
打车笔记44
2016年6月25日
从展览馆出来,北汽208379,现在网约车可以做,但是要公平竞争,不应是利益在前,该把圈画圆了,该纳税纳税,该培训培训,规规矩矩的按章办事,安全不是个人的问题,弄不好倾家荡产。许多私家车不明白这个理。但是我也不明白投资人的目的是什么?倒贴不是办法,要有头,不能再这样。我们的保点,经常是放空几十里地,这是一份责任。我住北街,去园博园保点放空几十里,有的司机还是从通州放过去,就更远了,但是我们是保证大家的出行。现在的交通拥堵与平台有关,以前我们门口买菜的和卖废品的都换车开专车去了,以前一天拉菜只一趟车,现在都满街转了,能不堵吗?有些外地人开出租车不行,开专车却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