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每天握着方向盘却不知自己的路在何方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凡是干过出租汽车行业的人都说开出租汽车很苦,吃饭难、停车难加上如厕难等已经困扰他们,但是在私家车进入运营之前还是一份相对比较稳定且自由并能养家糊口的职业,也许是应了那句话,不干不知道,一干就明了。虽然工作辛苦,但是许多司机苦中作乐,坚持这份职业并默默奉献。
但是从去年几家叫车平台“火拼”降价无底线开始,出租汽车司机们的日子就难受多了。除了收入的急剧下降,还有堵不完的车,让运营时间不断延长,还难保证以前的收入。面对此景,部分司机选择了交车,但是还有许多司机在观望中难以抉择,有的司机说,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干了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多年,除了喜欢这一行,本以为可以在此岗位退休养老,但是没想到却在这个年龄段面临重新选择职业,我们还能干什么?
的哥的姐们每天握着方向盘运送客人到达目的地,却不知道自己下一段的路在何方?这是何等艰难的抉择啊?
培养一个行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需要时间和精力付出的,乘车人都有感受老司机比新司机的职业素养要好得多,这就是出租汽车行业的职业培训造就的遵纪守法,然而破坏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在瞬间的时间完成,就像如今“全民开出租汽车”,不按规矩停车候客造成的交通拥堵是越来越严重,有些还因为乱停车造成了乘车人的交通事故又很难赔偿,这些交通秩序无限制“繁衍与滋生”,已经到了任性的程度,还有高峰时段的任意加价也是没有理由的,难道这就是我们要的缓解打车难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希望叫车平台在烧钱的时候找到自己作为互联网出行的路究竟在何方。
打车笔记31
2015年7月4日
从总部基地附近出来没有叫车,万泉寺,078664,(我判断他已经开了20年出租汽车),他说我是1995年干到现在,从成立到现在老总对我们很好,我对班比我还早一年。如今各种专车上路是不合法的,应该长不了,有些借着市场发展挣点钱就跑路了。可是我们受冲击特难干,刚调完价时,我每月可以挣6000多元,是那个月只挣了4000元。现在我们每天加完油只剩400元,大班15天就是6000元,扣除3000元份子钱,就剩3000元了,怎么办?找不到方向。我都想交车了,可是孩子上大学,父母也老了,开专车又不踏实,想了想,还是干吧,凑合吧。连社会责任都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挣了钱是回报社会,而我们有些企业家是“报复”社会。前些天一位明星唱歌让捐钱,我不敢捐,不知道捐的钱会干什么。有些人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也让人们担心。要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做大做强。前两天拉了一位老教授说XX品牌圈了块地就上XX产品卖钱,本来这个行业已经是竞争激烈,老专家不认同有钱就任性的做法。
(点评:在公布这篇笔记时我隐去了专家说的著名企业的名字,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不赞成专家的观点,有钱就任性要“任性”到点子上,少些盲目性。供给侧经济的发展还有许多领域是空白,还有许多可以创新并不断延伸的空间供你拓展,在与别人争“饭碗”的时候还应该先找找有许多“空碗”正等着你去呈现新的“美味”。)
打车笔记32
2016年5月25日
从报社出来已经很晚,天已经黑了,华泰,171529。司机说我本来想找地方吃饭,但是对南城不熟,还没有找到吃饭的地方就拉上我了。他说,现在太难干了,我认识的许多人都退出了,但是我还是想再坚持一下,因为工作相对自由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