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都机场与“彩虹拼车”的合作点个赞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自从去年打车软件火爆以来,各种声音就不绝于耳,从最开始司机抢单与安全驾驶的矛盾,到后来顾了年轻人的便捷却忽略了年长打车族的需求,给许多有责任心的司机带来了反思;从面对奖励的诱惑,叫车的未必是真打车,打车的却是干着急的局面,到后来多个平台同时竞争缺少制约的让乘车人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叫车软件,无形中成了微型调度站,同时可以调动几辆车向自己驶来,而最后用一辆再放其他车辆鸽子,为打车难雪上又加霜;从去年底专车的推出让黑车漂白的话题争论不休,再到各地出租车司机的“讨说法”等,人们总是在爱与恨之间抉择。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就是软件的发明者总是以网店的成功来看待出租车行业,但是打车这事不像“网购”敲下键盘就能搞定这么简单,一按鼠标人就从东单到西单的场景只能在影视剧中才能看到,所以,想用平台搞定一个行业还有行业准入门槛的“一步之遥”要“逾越”。
感谢彩虹拼车在叫车软件的乱象中不为利益驱动坚持为出租车行业服务,感谢首都机场在面对特殊时间段的乘客打车难时选择了彩虹并约法三章,为乘客与司机着想,所以,我们要为他们的合作点个赞。
如果说,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提供的叫车只是点对点的服务,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还有许多不足与欠缺的话,那么“彩虹拼车”的出现已经实现了面对面的需求服务,应该说是向城市大交通的理念又迈进了一步,这种依靠正规出租车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在机场出租车管理部门的协调下进行开发与不断改进,既保证了乘客的安全出行又节省了费用,也为出租车司机增加了收入,还缓解了特定时间段的打车难,又达到了绿色出行的目的,实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六年来,中国是跑步进入了汽车社会,还来不及应对高速增长的汽车与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困惑与迷茫,往往只是在按下葫芦起了瓢的过程中去匆忙应对,就更谈不到精细化的交通管理。其实,每个城市的打车难都是有时间段和特定地点的,只是简单地归罪于体质和份子钱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城市的出租车还需要精细化分析与对症下药才能解决困惑的问题。
其实软件开发商围绕大交通的概念去思考并规划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和谐的交通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良性发展,因为除了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还有一份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没有一份对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企业做得再大在百姓的心目中你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