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不是虚拟的网店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这些年网络真的火了,火到了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不用逛商店而能购物了,因此,说它是颠覆了传统行业一点不假。正是因为网络的火爆才让人们想象的空间越来越大,于是各种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客户服务端应运而生,叫车软件就是其中的一例。
但是出租车不是虚拟的网店,没听说谁叫了车,一按鼠标人就“嗖”的一声就从东单到了西单,我想那景儿只有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得见。
也许,网店的“成功”让网络大佬们跃跃欲试想再“颠覆”点什么行业,于是乎叫车平台来了,本来这个平台做好了是可以通过服务大交通的理念而盈利的,但是因为目光局限及并不真正了解出租车行业的变化,浅显地认为“为出租车行业服务”短期内看不到亮,急功近利的利用平台在短期内组织起“专车队伍”,再圈钱、欲上市,并在竞争中更是显得“不差钱”,把本已缺少汽车文化和交通文明的城市交通搞得更加难受,尤其是专车的推出已经超越了法律的范畴。
1月26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抽检结果显示,网购商品正品率不足六成,其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在与工商局的过招中我们看到的是个矫情的淘宝。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在网购的商品中假货就如此多,那么在“专车”的世界里又有多少“水货”?
国家明文规定,网络购物七日内无条件退货,发现问题更是可以到12315讨说法,但是乘客通过叫车软件的网络服务打了黑车怎么退货或者说“退路”?被坑、被宰找谁投诉与维权?而目前的乘客打了专车被宰大都是像网购初期的消费者一样,买了假货忍气吞声的认倒霉。一位乘客说,几天前她打了一辆专车,上车后并没有人们说的提供水,司机说,我的车辆不够条件,就是这个不够条件的专车不到三公里路的却收了乘客29元,乘客选择了认倒霉;还有一位乘客说,坐出租车约100元的路程,坐专车却要了她198元,还没有发票,这些让她无语,但是也选择了沉默。
专车也不是虚拟的网店,车辆的上路是要有法可依的,运营收费就更是要受到相关法律和门槛的约束。
网络购物已经有法可依,我们期待对打车软件乱象的有效治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