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出租车与专车的“门槛”
标签:
文化 |
分类: 和谐交通,和谐出租 |
记得十年前北京出租车司机青黄不接时就有两会代表曾经提出应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我当时就提出当务之急不是提高准入门槛而是提高出租车司机的待遇,待遇提高了自然就会有优秀的人员进到队伍中来。两年前的此时,即2013年春节前后,也是北京出租车行业比较艰难的时候,当年6月份,北京出租车适时调整了7年未动的运营价格,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致使许多老司机的回归以及80后甚至是90后的加入,让行业有了新鲜血液。
虽然如今的出租车司机的队伍远不如首汽第一代的复转军人那样整齐划一,但是行业中也是藏龙卧虎,不仅有能歌善舞者,还有舞文弄墨者,更有大学毕业生或是研究生,甚至我还坐过一位音乐学院毕业的中年男子开的出租车,他们中许多人的谈吐与对行业的思考令人欣慰与感动。
不管出租车司机的门槛究竟该设在怎样的高度,但是行业的准入是一直有门槛的,最近的日期就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于2011年12月颁布的第13号令《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其中对于考试、注册、继续教育、从业资格证件管理、法律责任等都做了全面的规定,并明确“取得相应的机动车驾驶证3年以上;近3年内无重大以上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交通事故”等。而对于北京市的出租车司机来说,还要具有本市常住户口等。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保障打车人的安全做的规定,另外作为职业司机,他们的年检也比私家车主要严许多。因此,这些都是专车司机所不能比的。
而对于出租车是作为运营车辆而定的,其年检的要求与社会车辆和私家车也有大不同,除了每年的正常年检,5年以上的车辆半年就要检一次了,这些专车能做到吗?
对于专车和专车司机而言,一方面享受着社会车辆的年检的优惠制度和对驾驶者“只是技能”年检的便利,却要准入一个有着严格准入制度的行业,这是对于生命的亵渎,试想一位没有民航驾驶资格机长开的飞机给您再多的优惠或是免费您敢坐吗?既然大道理都懂,为什么小道理就不明白了呢?
其实不是不明白,说穿了就是贪些小便宜罢了,开车者贪私家车能挣点小钱,坐车者贪给点补助坐个好车等,但是许多车并不便宜,甚至是高价,高的离谱的价,以至于让黑车泛滥,却被定为了高端出行——这个与城市交通并不相吻合的“伪高帽”,实则是为日后占领市场而发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租车与专车究竟差在哪?就差在这一道“门坎”,一道到目前为止还是有法可依和有约束力的“门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