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村落依旧温和

(2021-01-18 18:54:38)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读书与爱好

                          古村落依旧温和

古村落里砖木石筑成的建筑,牢固的结构和围护为人们遮风挡雨,按道理,是冷冰冰、硬梆梆的。但山壮水柔,田丰园翠,将它环绕;但翠竹花草,将它簇拥;但岁月流歌,将它抚慰。现实中的古村,如老人一般有故事有温度,有亲切的触感。古村落依旧温和

我曾经拍摄过一幅皖南西递古村的俯瞰,隆冬天,那些方正的白色民居仿佛一块块山间的乱石头,不可亲近。但是当置身村中,婉转的村巷,涓涓的小圳,走进屋内,整齐的木壁,细腻的装饰,在里面一点也不违和,时光把它们打磨得格外柔软,并且可触可摸。

砖:

古村落依旧温和徽州民居的砖被覆盖在白灰下面,时间久了,最初光洁的白墙也会慢慢变得斑驳而有丰富的肌理。赣东抚州地区的水磨砖,细腻、均匀、平整。照理它们不容易被岁月打磨侵蚀,数百年过去,轮廓该挺直还挺直,表面该光洁还光洁,只是色彩揉进了光晕,整体变得更柔和,古墙被植物亲睐,野蔷薇和劈篱藤爬满墙头,把一片墙装点成柔软的绿篱。鄂东南地区的砖墙,砖块大,色泽深,并且斑斑驳驳,没有经过打磨的砖反倒成了岁月的年轮和沧桑的标志。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

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村落的民居还有土坯墙、夯土墙、块石墙、卵石墙。有的粉白,有的裸露,代表了不同的质感。地面或石或砖或木或土,也有软硬和冷暖的触感。木:

徽州地区的民居木结构,建筑中常用到木材有杉木、松木、樟木、银杏、楠木等树种。抚州地区的民居也是木结构,最常用是杉木,另外也用松木、栗木、榉木、柏木、柞木。杉木和樟木纹理清晰,触感较粗,银杏和槠树(当地人介绍祠堂的粗大柱子,一般说是槠树),触感细致光滑。其他木材多不作主料。就木雕来看,徽州木雕用柏木、银杏,刀工深刻,圆润细腻;抚州木雕依赖杉木,细腻有之,圆润不足;鄂东南木雕也用杉木和其他杂木,轮廓粗大,线条粗犷。鄂西土家和黔东南苗家把木结构和木壁裸露在外面,质感分明。古村落依旧温和

石:

 徽州民居中有名的黟县黑大理石,石质坚实,细密滑腻,宜于雕刻,雕刻的形象富于光泽;抚州主要有红砂石和灰砂石,尤以灰砂石为代表,细腻平整,石质易于雕刻,抚州建筑以石雕著称,让这里的民居从原本方正挺括的砖石盒子变得十分生动细腻。鄂东南有青石麻石等不同材料,其中青石较适于雕刻,湘南和桂林地区也普遍采用青石。麻石很粗很硬,不利雕刻,显示粗犷的风格。

古村落依旧温和

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            室内木壁、木门、木窗、木床、木桌、木椅、竹椅等,是砖石建筑中温暖的对比与综合。屋中还有布艺如江南印染,抚州夏布,白族扎染,苗族蜡染,更多的是老百姓家的粗布,是民居里柔软的元素。

古村落里的小气候,尤其是民居内,以前喜欢说冬暖夏凉,然而坦率说,并不确实。在古代的建筑技术条件下,人们尚做不到很好的保温隔热。在极寒地区人们做出了比较有效的应对,但在湘鄂赣苏浙皖等中部地区,房屋在夏天由于屋顶层的隔离并且广而多阴,的确比较凉快,冬天则很难做到保暖,仅靠烤火弥补,尤其是山区,老百姓普遍抗冻扛冷。 但这也体现出人对居住方式一种适应。

古村落依旧温和

古村落依旧温和古村落依旧温和        千年古村,百年老屋,阳光照射,雨雪侵蚀,居者日常呼吸、依靠、触摸甚至磕碰。经历了百年以上光阴,众多民居如老人一般不再光鲜坚挺,弯下了腰,磨皱了皮肤,暗淡了神采;少数表面看上去仍然挺直整肃,仍然可以在细节上触摸到它的岁月温度,总是屋随人老,才消解了坚硬冰冷的建筑材料造成的隔膜与威压,时光改变了建筑的气质,使一切都变得温柔平和,可以容纳世间风雨和世事千百轮回,也可以给世人启迪和抚慰。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村落是经过岁月洗礼的,普遍温润了,平和了。所以,我不主张轻易整修村落和建筑,卵石路改成水泥路,空地改成广场,古树砌上矮圈,池塘增加时髦栏杆,使他们变得焕然一新。而要尊重建筑的沧桑印记和温和品质,珍惜那难得的烟火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