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印山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深山磊磊石,化为金石韵。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印山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
深山磊磊石,化为金石韵。
尚庄是县, 黄坊是府,印山好比金銮殿。 
它的位置靠近临川区,是金溪比较偏的地方,但是名气却很大。这里金銮殿所指,人们可能说是那座徐兰仕宅第,是金溪首屈一指的好房子。为什么说是好房子?金溪品质好的房子多矣。可能指这座房子规模大,配置全(有花园,有绣楼),还有就是它的材质精良——如何精良?主人是一位石材商人,营造自家宅第自然不会含糊。 

印山的门坊。印山坐落在山谷之间,平面整体像一艘面向谷口的大船。随着岁月的侵蚀,村落风貌也有破坏缺损,但它的入口空间序列,依然完整而且非常独特。村落北面最外的节点,是泰山宫,然后枫树林,竹林小径,池塘,“科甲联芳”门坊( 印山徐氏有进士4人,徐鹏举(字澹池,崇祯13年进士)一家四代更是出了3个进士、4个举人。即“祖孙进士,父子进士;兄弟同榜,叔侄同科”)
入门依然竹林小径,然后一座池塘面向方形的池塘,池塘尽端,一面挂满辟荔的山墙和又一座门坊,“青云一路”(崇祯年间)牌坊——这种设计,迂回跌宕,开合自如。引导游人渐入佳境,欲扬先抑。它当然也是村落风水布局理气的一种布局——我们常常不满意今天的新农村风貌的单调乏味,却很少检讨我们是如何的缺乏设计水平和耐心——这种水平是古代乡绅( 进士举人,达到今天相关院士的水平)一丝不苟的营造,为什么说是一丝不苟?为自己的家乡进行营造,关乎自己的名节和后半生甚至后代,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他不能装逼,不能马虎。反过来说我们还真不能苛求新乡村的建设。



徐兰仕宅第。石头的世界,自然,他不缺石头。

徐兰仕宅第。石头的世界,自然,他不缺石头。
徐氏宗祠内部。

徐氏宗祠外部。从村里看祠堂和村外进来的地方,可以发现,那里“扎”得很紧。

从比例来看,村子里面的巷子也很“紧”。

绣楼一角。

祠堂厢屋。

翰林第。

徐兰仕花园的水池。



抱头枋和挑手木。这样的构件在金溪比较典型,属于清代做法。

门前的退让空间。


《印山徐氏十二修族谱》载:徐氏为汉代高士徐孺子后裔,北宋时安吉公任新城(今黎川)知县,途径此地,因爱其山胜,遂卜居之,是为印山徐氏始迁祖,至今繁衍了32代。因村前山顶上有一石形似印章,而得名印山。





徐兰仕宅第。石头的世界,自然,他不缺石头。

徐兰仕宅第。石头的世界,自然,他不缺石头。

徐氏宗祠内部。

徐氏宗祠外部。从村里看祠堂和村外进来的地方,可以发现,那里“扎”得很紧。

从比例来看,村子里面的巷子也很“紧”。

绣楼一角。

祠堂厢屋。

翰林第。

徐兰仕花园的水池。



抱头枋和挑手木。这样的构件在金溪比较典型,属于清代做法。

门前的退让空间。


民居柱础,这户人家的建筑应该是官厅。一年清明时节我们走访到此,和主人一起包清明饺子(米饺)。
这里 应该是我们朝圣的地方,它是金溪建筑品质的重要注解,绝大多数精美的石雕都是拜石质精良的印山石所赐。我冒昧地说,没有印山石,金溪建筑的品质将会打一个大的折扣。不仅为金溪建筑提供石料,它还销往江南各地,保证了广厦千万的质量。就像雕版印刷一样,把金溪当作中国一个时代文明的切面,有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