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古村落赏析之蒲塘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上下天光尽在百池秋水

分类: 山村考察(江西省) |
金溪古村落赏析之蒲塘村(中国传统村落,进士村)——上下天光尽在百池秋水
蒲塘村位于金溪县琉璃乡,945、946县道交界处,徐氏聚居。蒲塘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村落。蒲塘村是金溪徐氏村落的强宗之一,因保留了一面明代洪熙年间的牌坊而闻名。同时,它保留了明代门坊、明代民居、明代墓葬,与之相匹配,这个村子在明代出过四位进士,宋代出过两位进士,在金溪实为翘楚。
该村徐氏始祖在后唐时任朝廷大中大夫,清泰乙未年(公元935年)择此地结庐隐居,此村徐氏遂繁衍一千多年至今。(关于定居,族谱载,东汉高士徐孺子的若干世后裔徐慕贞,辞去安徽寿州长史之职后,路过蒲塘,有一晚狩猎,因故在此露宿,朦胧之中听到鸡鸣犬吠,一派热闹景状,天明视之,并不见人家居住,也没有任何家禽家畜迹象,暗自寻思:此荒山野岭夜间何来那般声息,莫非此地乃脉气所聚、穴位所处?他认为此地肯定是块福地,在此定居一定会人丁兴旺,福德无穷,遂隐居于此。至元仁宗年代时,已发展成为一个近千烟的大村落了。
蒲塘的水面多而且大。因此营造出具有特色的临水界面,舒展,空旷。
村中还完整保存着东门、西门和南门,都有很好的入口空间序列,尤其是临水的南门。但是其四个门之间序列有所中断。

村落东南的池塘,基本上算金溪古村落群中尺度最大的一个。从南门到此不说,从西门到此则会豁然开朗。

蒲塘村族谱中还记有蒲塘十景,分别是孺子芳亭、大夫清沼、黄石仙踪、友桥灵龟、花园乔木、铜峰古庙、蒲池夜色、阳岭朝云、东山樵唱、西畈农歌。

村落的西门。据蒲塘家谱记载,“西成门”的修建时间为明代中叶的洪熙元年。

大夫第,是一组前后可以分隔独立的建筑。这个门券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前院,连接三幢建筑。大夫第三个字上面的额坊上,狮子绣球的石雕,狮子身上的绶带悬空飘逸,薄仅两个毫米,堪称金溪石雕的绝品。

秀拔南州。




容台世望。


外翰第。巷道的纵深。

南门内的 “旌义坊”里门。“旌义坊”为印山石质,它的上额枋仍保存着一道完整的古皇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国家施仁、养民为首、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儒学增广生员徐积善、时遇饥馑、能出谷四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仍免本户杂泛差役十年、尚允蹈忠厚表彰风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洪熙元年五月十九日孟冬朝吉。抚州府知府王崧,金溪县知县王勋”,从圣旨内容得知,旌义坊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是当时在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对行善赈济灾民者的褒奖。这面明代牌坊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认为它是江西省最好的牌坊之一,肯定它是荒野间留下的奇珍。守在这里的村民,分明是从明代早期穿越到现在,或者说,他们随时可以穿越回去。
每次我们面对这面牌坊,都宛如朝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那位捐粮的义士,也是那位在位不到一年却做了不少好事的仁宗皇帝,更是村中百姓守护这面精湛的石雕艺术杰作和重要历史遗产的强大精神。
我相信每个有良知的人来到它的面前,都会心生敬畏,这种敷于其上的华美品质和它由内而外透出的凛然 气度。

村落东南的池塘,基本上算金溪古村落群中尺度最大的一个。从南门到此不说,从西门到此则会豁然开朗。

蒲塘村族谱中还记有蒲塘十景,分别是孺子芳亭、大夫清沼、黄石仙踪、友桥灵龟、花园乔木、铜峰古庙、蒲池夜色、阳岭朝云、东山樵唱、西畈农歌。

村落的西门。据蒲塘家谱记载,“西成门”的修建时间为明代中叶的洪熙元年。

大夫第,是一组前后可以分隔独立的建筑。这个门券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前院,连接三幢建筑。大夫第三个字上面的额坊上,狮子绣球的石雕,狮子身上的绶带悬空飘逸,薄仅两个毫米,堪称金溪石雕的绝品。

秀拔南州。




容台世望。


外翰第。巷道的纵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