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馆》里的老男人

《老酒馆》热播 。一部火花四射的好戏。
女主角16集以后才出场,前面都是男人戏,我觉得男人戏更精彩——用剧中人物谷三妹的话说,“这个爷们儿劲的”。这个戏的好看之一,就是演出了男人的“爷们儿劲”。这个“爷们儿劲”,还真不是吹胡子瞪眼的剑拔弩张,而是于不动声色中的细节处见出男人的真性情来。
好汉街上的老警察、老二两、白爷、那爷、三爷、说书的、高先生、贺掌柜……一众老少爷们儿联手,捧出了这么一台火星子四溅的好戏。老戏骨组团,超豪华阵容,看这群神仙飚戏,过瘾。
其实,我们不缺好演员,只可惜以前这么多好演员没好戏可演。就只能荒着,或为混口饭吃给娘炮的小鲜肉打下手,真是糟塌了他们的好身手。碰上好戏,好演员真不含糊,一出手,一个眼神,就知道有没有真功夫。看他们演的这么好,我竟然有点为他们难过,这些个身怀绝技的老戏骨呀!碰上好戏,他们真是叨住了不放。
编剧高满堂,是个能从历史的故纸堆里扒拉出金子的淘金人。能看出,他是个心有古风的人——这部戏,有个“讲究”的人设——戏里写了一群讲究人儿。“老二两”讲究吧,虽是乞丐,可不占一分钱的便宜,把多出来的酒钱压在瓶子底下。明知道他的酒里被人兑了水,可老头压事,不声张。高先生讲究吧,喝了假酒吃了亏,不直说,几次三番好心提醒,请客时又把假酒换掉,给老酒馆留足了面子。当然,最讲究的还是大主角陈掌柜了——义薄云天、扶危济困。不管是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别人。不争、不抢、不卑、不亢。既看得清,明察秋毫,看破不说破;又稳得住,进退有据,临危不乱——他是老酒馆的定海神针,他身上也寄托了编剧对完美男人的理想。但如果仅仅是做生意的精明,也不过尔尔。关键是,他厚道、包容、成全别人,更有民族大义、家国情怀——他的风骨,印证了高满堂那句话,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有的样子。这个人物的真实饱满,还在于他身上有不少中国底层老百姓身上朴素的价值观。不管老二两,还是老白头,虽然身份低微,可他们心里都有做人的规矩,有底线,有分寸,也有故事。
这个戏的好看,还有编剧丰富人生经验的打包奉送,他对中国酒文化的了然于心、津津乐道。比如老白头,酒中高手,他喝一口烧刀子,就知道这酒少了杀气,能喝出来酒缸有裂缝。老白头喝酒“只管品酒不扯家世”,他说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妙处即无语”,他不喜欢拿酒说事,不喜欢把酒当成工具的人,这在他看来是把酒给糟蹋了。这也让陈掌柜知道“酒缸前卧虎藏龙”,虽是市井百姓,但他们才是真正的“酒人”。还有老二两说的“借酒说事小心点,喝酒应事的躲远点。”酒喝好了,“脚下有根,脑子清醒,就是一个字,舒坦。”这些硬朗的台词背后,是编剧透过一壶老酒,看尽世间百态的人生洞察。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一定是多元的。《老酒馆》里,和陈掌柜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沉稳厚重相对比的,是一个漫画式的人物贺义堂贺掌柜。这两个人,一厚一薄,一个成事,一个败事。一个稳重一个孟浪。
这个贺掌柜,留过洋,念过大书,出身也不错,人也不坏,出口成章能说会道,相貌堂堂,本来一手人生的好牌,却让他打得稀巴烂——把他爹气死了,他老婆领着孩子跑了,做生意让人骗得倾家荡产,甚至流落街头和狗抢食——高满堂下手也是狠了点,我猜他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物原型,让他十分气不过看不上眼,他就是要狠狠埋汰埋汰这类花拳绣腿的半吊子。
陈掌柜对贺义堂有个评价:这年月,像他这样心里有啥说啥的直肠子,一眼能看到底的人不多了。直肠子,能让人一眼看到底,也是俗话说的没心眼。看剧里的情节,他去讨债,却让人家骗得把鞋和裤子都给人拿去当了,还去出苦力,骗子坐在家里收钱,就因为对方对他一通哭穷卖惨,他就是心太软,看不得别人的眼泪。这个情节,看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事,放到我身上,我也一样被骗没商量。骗子就是盯住了他性格上的弱点和他的善良,层层设套。说到底,他就是太容易相信别人了。
除了缺心眼,他还有不少其他的毛病。缺心眼属于天灾,可你倒是实在点呀,他又好耍个小聪明,还有小心眼小虚荣。太过自我,不懂得控制情绪,看不出个眉眼高低,没有分寸感。好显摆,争强好胜,气量小,好怼人,嘴炮功夫……他身上的这些个“小”把他活生生地断送了。
戏里,陈掌柜是个大男人,贺义堂就是个典型小男人。这种小男人,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的人,一路下行,最后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高满堂在贺义堂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他的几分怜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气。“小”是很多中国男人的通病。
从贺义堂身上,我想到了“心眼”这个问题。做人,心眼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下周想说说这个话题。您有啥见解,可通过微信公号留言。
前一篇:你的后悔,来得及吗?
后一篇:贺掌柜的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