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后悔,来得及吗?

看了一个人的专场电影《骡子》。看来,它太小众了。
它讲的是一个老人的故事。
不厚道点说,是一个老混球的末路人生——一辈子逃避对家庭的责任,只顾自己快活,女儿12年不和他说话,与妻子离婚——总之,这是一个家庭生活中彻底的失败者。如今90岁了,破产了身无分文的他回来了,遭遇亲人的冷脸。于是他去当贩毒团伙的“骡子”。
这部片子是由89岁的银幕硬汉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我也是好奇,想看看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自导自演的电影能是啥样?说实话,演的和导的真心不错。必须点赞。
生活中也常见很多不服老的老人,是呀,谁愿意心甘情愿地老去呢。“我走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呢!”他们的想法,不过是想证明,姜,还是老的辣!不服。
心劲再盛,可这个世界毕竟还是年轻人的。老人们最终难逃被时代抛弃的命运。这其中是不是总要有一个从“不服老”到“服老”的过程呢?伊斯特伍德让人眼前一亮。这么老了,还能拍出这么有艺术水准的片子!而不是老年人的自娱自乐。全片的艺术张力一直紧绷,有非常好的控制,表面的慢条斯理背后,有一股一直努着的劲。这对于一个89岁的老人来说,殊为不易。
他驼着背,走路颤颤微微的,手臂像枯枝……老境毕竟凄凉,可他一开起车来,那个自由自在,大开车窗,浪漫悠扬的老歌相伴,他的心不老。他明知是犯罪而去贩毒,是一种救赎?想用钱去补救他亏欠的?那是一条绝望之路。令人伤感和动容的,还有他面对新时代的茫然与无助。一个被时间和亲人抛弃的老人,想找回他的自尊。
在即将踏进老年的门槛时,我向里面张望——有人残酷地说,老年的生活,不过是垂死的墓园。我们能在老年做点什么?沦为年轻人的保姆?仰人鼻息?跟头把式地追赶时代的脚步?我们的自尊心如何安放——请允许我有点小心眼。
看张中行的《负暄续话》,感慨他在80岁时陆续推出《负暄琐话》、《禅外说禅》等著作,钓玄提要,百炼工纯,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伊斯特伍德的《骡子》也是这样一部用艺术之火慢炖出来的功力之作。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沉稳、克制、不疾不徐,没有任何炫技,朴实得近乎白描,所谓大巧若拙。
很多老年人很注重养生,但一聊天就发现,其智识退化的厉害,他们的头脑有一种鸡蛋散黄的状态。相比之下,精神的养生我觉得可能更重要。张中行和伊斯特伍德,就是老年时精神的张力依然强健旺盛的榜样。老年,当绝大多数人都械甲归田了,他们还有毫不逊色于年轻人的作品问世,这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
更重要的是,这里面充满了老年人的智慧,有一种让人不能小觑的沉甸甸的份量。对了,多说一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老酒馆》里也有一种老年人的智慧。
再说这部电影本身。片中的厄尔,几乎错过了女儿一生中所有的重要时刻,甚至婚礼,他更乐意在外面享受耀眼的万人迷风光,自在潇洒。开车走过全美的绝大多数州。他玩得够嗨!
这是那种玩心很重的男人的典型。世界那么热闹,好玩的那么多,年轻的女孩层出不穷,投身其中还来不及呢,相比之下,家庭生活太沉闷了,养育孩子麻烦重重,要付出的太多。他可没那份耐心。他们在外面乐此不疲,没功夫去想他有一天也会老,他以为他能永远年轻下去呢,能一直浪。
这样的男人,我知道不少。我的几个女友,都很能干,年轻时离婚,自己一个人养大孩子,孩子也都成长的很好。而她们的前夫,几乎没付过一分钱的抚养费。个中辛苦,她们自己知道。她们的前夫,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结婚后,还不成熟,没长大,玩心很重。对家庭与孩子,没有担当,不负责任。把所有的持家和养育孩子的重重琐事都推给妻子,他们乐得当甩手掌柜的。
在他们最好的年龄,也是家庭负担最重的时候,也是孩子成长最需要陪伴的时候,他们扔下老婆孩子不管,去尽情享受他们的花样年华去了。
如今他们老了,前妻事业有成,孩子长大成人,他们都怯怯地试探过:我能回来吗?孩子和前妻的回答是:别想。在我们最难的时候,你在哪?
这样的男人,大多晚境凄惶,结局惨淡。他们大多数回不去了。可惜,我没听到他们的忏悔,我很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很后悔。可能即使后悔,他们也羞于说出口吧。
我认识的一个叔叔,他一直也没原谅他的父亲。他父亲在他们很小的时候为了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离开了他们。是他母亲在极艰难的条件下把他们几个孩子养大。他父亲在晚年也是孤身一人了,想回来,被子女一致拒绝。不是子女无情,是他们一想起那些艰难的几乎吃不上饭的日子而他们的父亲对他们不闻不问,他们就心里疼到发紧。他们无法原谅。那个父亲,比陌生人还遥远。
《骡子》,让我听到了一个这样的老混球的晚年忏悔。他妻子说:“你活着就是为了奔波,参加表彰会,社交,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他们看到的是那个风趣、令人惊叹的你,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迫不及待想到外面去的你。”他在影片中告诉我们他付出了自己漫长生命的代价所获得的人生教训:“记住你和你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除此之外,没有比这更重要。”
“我这一辈子,从来都没有怎么对过”。“我可以用金钱买下一切,唯独不能买时间”——他指的是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时间。“不要重蹈我的覆辙,我把工作看得比家庭重要,家庭是最重要的,事业也重要,但跟家庭比起来也只能排在第二位,我吸取了很多教训才明白这一点。”
影片中,妻子女儿原谅了他,他也在妻子最后的时刻回到她的身边。他的回来,几乎是拿自己的命作代价。一个温馨的结尾。但我总是感觉,这个结尾有某种安慰性。因为生活中,大多数的老混球,都没有得到善终。后悔,也来不及了。生活,毕竟不是电影。
前一篇:从同学聚会中打捞什么?
后一篇:《老酒馆》里的老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