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学生活另一面(中)

(2018-11-22 12:47:33)
在我们去澳大利亚的飞机上,一个父亲坐在我们身边。他是和妻子一起送儿子留学的。他是继父,这个父亲对继子的留学生活充满担心,孩子高考只打了300 多分,孩子的妈妈觉得这个成绩在国内也上不了什么好大学,就把孩子送出来了。这个父亲说,我都不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你看他打扮得像妖怪一样,绿头发破裤子的。他担心: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解决,就这么往国外一送,他身上的问题不是还在吗。况且远离父母,更会让孩子失控。可他的劝告,那母子俩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只是欢天喜地的以为找到了一条捷径,以为国外的教育会让孩子脱胎换骨,由学渣变成精英。

坐在我们另一边的,是一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一身大名牌,一副富家女拒人千里之外的冷漠表情。

儿子告诉我,这就是留学生的现状。一部分是在国内考不上好学校想到国外镀个金的,还有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的特点是一身名牌,用最新的电子产品,在校园里开着奔驰宝马的——那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大玩具而已。

而澳大利亚是把教育当产业的,你愿意来送钱,我就收,至于能不能毕业,那就看你的本事了。

在悉尼,我发现和留学生活相关的产业,数量庞大,从租房到餐饮……很多华人都是靠挣留学生的钱为生。因为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到来,甚至炒高了当地的房价。我看见,一家名车行居然开到了学校旁边。儿子说,刚来时他接触的几个学生,今天这个买了辆奥迪A6,明天另一个就买了个A8。他们当时曾相约去大堡礁,那几个学生的要求是一定得住五星,房间要能看见海。因为根本不在一个消费层次,儿子就和他们远离了。那些孩子平时出去吃个饭,轻轻松松就是几百澳。

他们学习怎么样呢?儿子说,有好有坏。人家家里有钱,就花呗,这也说明不了别的。你只是从这里能看到阶层的差距。

有的学生,念着念着就从校园里消失了。如果你挂科太多,学校会联系移民局取消你的学生签证,限你多少个小时之后离境。一个华人房东告诉我,他来澳30多年了,一直租房给留学生。据他观察,能顺利毕业的学生不到30%。

如果不好好学,能混下来吗?儿子说,这个不好说。他曾经接到电话,让他帮别人代写作业,一科几千澳,一篇论文收多少钱都有名码标价。甚至还有人替考。因为有的白人老师也分不清这些黄皮肤的孩子谁是谁,反正就是国内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气也传到这边来了。这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内越来越不认可留学生的身份了。留学生求职难。

儿子说,其实认真读下来,是很难的,也真能学到东西。难到什么程度?儿子说,肯定比本科累多了。那能和高考比吗?儿子说:这么说吧,要是高考我能有这个状态,考个一流名校没问题。在这里,熬到后半夜是常事。

儿子领我去他们学校的图书馆——据说是南半球最大的图书馆,里面全是人。图书馆里还有些半圆形的长椅,上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人。这是咋回事?儿子说,这是熬通宵的,就睡在图书馆里了。

无论是图书馆,还是教室里,到处都是成排的电脑,学生随便打开一台,输入自己的学号,就能使用了。儿子领我去他们学院,里面的实验室对学生完全开放。让我感兴趣的,是每层楼都有个类似茶歇室的地方。儿子提前半年完成学业,学校目前还保留着他的学籍,他来到茶歇室,轻车熟路地从冰箱里拿出一大桶牛奶,给我也倒了一杯,他还给我看冰箱里的各种饼干和饮料。他说,我们有时早上吃不上饭,下课了就来这儿喝点奶,是免费的。在澳大利亚,一桶2-3升的鲜牛奶,只要两澳元。

我说,你们学校的福利不错呀。儿子说,都是赚学生的钱。在我们学校,有一座楼,叫挂科楼,据说就是靠抓学生挂科盖起来的。在这里,没有补考这一说,如果挂科就得重修。我们学院的课,一般一门课的学费是5000澳元。我心想,儿子能一科不挂,肯定是他心疼钱,要不他恐怕没那么大的劲头。儿子说,学校有时挂科抓得狠了,学生就上街游行抗议,每学期都有这样的事,不过闹也白闹。

儿子告诉我,哈工大的一个师兄,原来一直是学霸,在这里读航天学院。一学期4门课,他挂了3门,后来只好转到别的学院去了。有那么难呀?儿子说,主要和国内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刚去时,有一门课的作业他拿不准,儿子把作业发给国内的博士师兄,师兄没做出来。儿子不甘心又把作业发给自己哈工大的老师,两天后,老师才做出来。这个老师感慨,真是太难了。我说,你这不是让老师帮你写作业吗?儿子说,他们做出来时,我的作业都交了,我就是想印证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问:你们中,学得好的是什么人呀?儿子说,华人学生普遍比较用功,成绩在中上的多。但真正学得好的,是有些印度学生,他们太聪明了。白人学生呢?儿子说,白人学生比较自由,想学就学,他们是按自己的兴趣来的。上学期,有一门课,老师说,他从教这么多年,还从来没遇到过能得满分的学生,能不能请这位得满分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下,结果站起来一个高大健壮的白人同学。在我们中间,最顶尖的,还是白人同学,他们学得好,是他们真正对此感兴趣。

我们来澳大利亚的重要日程是参加毕业典礼。儿子说,你平时穿啥,典礼上就穿啥,别整的兴师动众的,显得做作。学生们都长袍马褂的,租一套礼服学校收70澳,儿子说,真黑,就穿半天呗。他上网淘了一件二手的,79澳。然后他再转手卖了。到了典礼现场,我庆幸没整的太隆重,很多中国家长都是一身名牌,像孔雀开屏一样争奇斗艳的。典礼现场,我旁边一中国妈妈一直在紧张拍照,我提醒她,典礼结束后,学校给提供照片供学生挑选。这也是一身大牌子的妈妈,古奇的包,卡地亚的全套手饰,她剜了我一眼,很嫌弃的样子,有挡不住的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在典礼现场,中国的家长往往谁也不搭理谁,都端着,戒备着,抵触着,甚至还有几分敌意。相反,白人学生和家长倒是极其热情友好,主动和你打个招呼,友好地笑一笑,让人如沐春风。我注意到,这届毕业生中,博士生中几乎没有中国人,以印度人居多。硕士和本科生,华人学生占了一大半。我问儿子,典礼中的教授们都说了些啥?儿子说:澳大利亚风格的鸡汤。

我在典礼现场,见到了儿子的几个同学。他们都选择了回国。20多人中,只有儿子口中的“老大”留下了。原来这个“老大”是一个瘦瘦小小的中国女生。“老大”来自贵州山区,虽然人很小,但一见之下,气场强大,目光坚定。我问:为啥叫她老大?儿子说:我们一个实验小组,经常是她领着几个不同肤色的男生干活,我们都很服她。

儿子专门陪我在他们的校园里转了一天,这么美丽的校园,古典的建筑让我叹为观止。在这里读书应该是很幸福的吧?儿子说:很多时候真的没心情欣赏这些,压力太大。

总结自己的留学生涯,儿子说,算是尽力了吧,也说不上多精彩。

怎么样才算精彩呢?儿子说,如果我能用自己学的东西做出一辆汽车来,那就完美了。他告诉我,他认识一个来自黎巴嫩的吉姆叔叔,吉姆开了一家汽车修配厂,他的大院子里有很多报废的汽车,儿子经常在那些汽车的尸体中间转,吉姆叔叔说他看好什么零件随便拿。儿子一度说服他的房东阿姨借用她的院子当车间用用,儿子甚至联系了拖车准备把一些旧汽车的零件拉回来。后来房东阿姨又不干了,怕儿子弄脏她的院子。我说,那你应该上蓝翔才对呀。儿子说:你以为呢?我身边就有同学大学毕业又上了个职业技术学校。

我问:学习中,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他说:那就一遍遍地看呗,或者和同学商量。有的时候,真觉得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不够用呀。我试着开导他:所谓才华是什么呢?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的心情,你是不是愿意做它?还有,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你能不能坚持住。如果,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很开心,再难也能想办法坚持下去,那你就是有才华的,你就要相信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