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我们现在同学聚会,分为两大阵营。一个阵营是孩子上大学的,一个是孩子没上大学的。
上大学的就不用说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说的话题都是养生呀,旅游呀,健身呀,什么衣服又出什么新款了,总之就是吃喝玩乐的腐败生活,听她们说话,都招人硌应,不能低调点呀,不知道还有那么多受苦人呢?她们的表现,似乎明晃晃地诏告天下,只要家里没有了孩子考大学的烦恼,生活是多么幸福的模样。另一个阵营那些当妈的,都抽抽着小脸,陪孩子补课呀,找补习班呀,和老师套近乎呀,大早上起来天不亮就送孩子上学呀,说起来全是苦大仇深的。
这种对比太鲜明了。在我们中间不过隔着一个高考。完全两重天。
我当年,看那些孩子上了大学的妈们,整天莺歌燕舞的,心里说不上是气呢,还是羡慕。反正就是有几分不顺眼。她们看我整天灰头土脸的憋屈样,都是充满同情的,然后以过来人的口吻开导我说: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啥都重要,不用那么在乎分。成绩好坏,没啥了不起的。我心里想,哼,敢情你家孩子考上好大学了,这时候来唱高调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以我当时的阴暗心态,我觉得,她们都是嘲笑我呢。在我儿子考大学之前的那两年,我特别排斥和孩子考上大学的妈们聊天,一说,我就生气。一是看人家的孩子,二是看那些妈们的扬眉吐气,我受不了那个刺激。一个在苦水里扑腾弄不好就呛水溺水的人,看一个在海边美滋滋晒太阳的人,你说她能心理平衡吗,能好受吗?
现在我也跻身于孩子考上大学的妈们中间了,回头看那些水深火热中煎熬的妈们,我总是有以过来人的口吻安抚一下她们的冲动,但我忍了又忍,憋住了。我太知道她们会在心里给我一个多么大的白眼。
安抚的话憋住没说,但并不妨碍我在心里美美地得瑟一下,庆幸自己终于从苦海里脱身,那种陪孩子高考的经历,真的好苦好累好纠结,绝不想重复了。
在我们这两妈的阵营之间,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瓶子。我们在瓶子外面,从那个让人窒息的狭小的瓶子口挤过来了,外面的天地好宽呀,回头看,当时以为比天还重要的考试成绩,真的没那么了不起。高考,就是那个瓶子口,挤在里面的,要多憋屈有多憋屈,那个小小的瓶子口。一点点熬吧。我们都是那么熬过来的。
我不想和那些苦哈哈的妈说什么大道理,我想讲讲我身边几个逆袭的娃的经历。
一个是笛的女儿。初三时暗恋上班里的一个男生,向人表白,遭那个臭小子的当众羞辱,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去上学。加上那时父母离婚,女孩从此一上学就发烧,其实那是她的一种心理反应的外化,抗拒上学。后来,只好自己在家里学习,好在女孩的老师非常好,中考前为她补习了很多落下的功课。女孩考上了一所市重点。但就在这时,女孩的妈妈笛心脏病发作,频繁住院,女孩的姥姥也癌症住院。女孩在两个医院的病房间穿梭,上住院处交钱,和医生谈治疗方案,给妈妈和姥姥送饭,功课当然耽误了。索性,女孩又像初中那样,自己在家里学习。女孩喜欢看韩剧,爱听韩国歌曲,于是自学韩语。女孩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接触到心理学,并迷上了这门学科。完全靠自学,她通过了韩语考试,并考到韩国的首尔大学去学心理学。她现在已经完全走出了过去的阴影,阳光健康,学业精进中。
还有一个女孩,我以前说过,因为青春期,产生强烈的叛逆,一度拒绝上学,她妈后来求她,我不要求你的成绩,你只要去上学就行。妈妈的小心呵护帮助女孩平稳渡过了这段危险的日子。当孩子内心的纠结平复了,心里的问题没有了,学习也不是个问题,高考不错,女孩如今大学毕业,在她喜爱的领域快乐地工作。
我的一个女友,说起她女儿的变化,也是感慨丛生。没上过学前班的女儿在学校的成绩总是后几名,明显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妈妈都要崩溃了,天天晚上什么都不干 ,就是陪着女儿学习,可收效并不大。她说孩子真正的转变是从她彻底接纳女儿开始的,不再用别人的标准强迫女儿,她和老师要求,甚至允许女儿不完成作业,让孩子一点点找到学习的乐趣。女儿的英语好,她就从这里入手,让女儿从英语这门课中找到了自信,然后是语文,数学……获得了自信的孩子,一门门功课,都慢慢上来了,后竟然成为全学年的前50名。女儿现在美国读书,完全走出了过去学习不好的阴影。
这几个妈,和我说起她们的孩子的时候,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她们最大的感叹是,她们都曾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那暗无天日的日子。她们之所以能走出来,孩子们能有今天的阳光和健康,是因为她们对孩子的接纳,还有对孩子内心的小心关照与呵护。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和抱怨。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也是对一个妈妈的挑战,你要放下自己的全部虚荣,和孩子一起扛,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有时甚至是孤军奋战的感觉。
如果你有一个从小懂事听话,爱学习会学习的孩子,那你真幸运。可还有那么多的孩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问题学生,不受老师待见。如果你的孩子是后一种,考验的就是当家长的当妈的耐心与毅力。听那几个妈妈说她们孩子的逆袭之路,我有特别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