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市女人和她的孩子

(2014-07-17 16:44:52)
标签:

育儿

那天我去超市,看见一个秀气文静的女人,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病孩子。

 

那个孩子看身材有十几岁了,看表情却一派懵懂的样子。这样的孩子,长的都有点像周舟,都有点胖。这个孩子,很白,很干净,手里拿着个话筒,时不时放到嘴边比划一下,我猜他可能爱唱歌,那个话筒是他的玩具。

 

看到这样的孩子,我的心会抽紧一下,忍不住想,他的妈妈得多痛苦呀?对一个母亲来说,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吗?可抬头看推轮椅的妈妈,我很惊讶,她是那么美丽从容镇定,全然不在意周围人投过来的目光,她一直亲切温柔地和那个孩子说话,母子俩穿着一个色系的衣服:“别动阿姨的车,”“这个不要买了吧,家里还有”……妈妈显然把儿子完全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在对话。我观察过很多和儿子在一起的母亲,她们身上散发着幸福和母爱的光芒,她们的脸上会有挡不住的笑意。这个妈妈也是这样。

 

我突然有点感动。对于这个妈妈来说,她最盼望的事情,她生命中最渴望出现的奇迹,可能就是她的儿子也像别的孩子那样能跑能跳,能上学能自己照顾自己,甚至仅仅是从轮椅上站起来。一个这么美丽的女人,她的表情温柔平静极了。她推着自己的儿子,平静地走在偌大的超市里,不是在展示苦难,而仅仅是一个陪伴着儿子的幸福温柔的母亲。

 

我突然很惭愧,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当妈的,都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可我们又是多么不快乐不满足不从容不淡定呀。一个个都像愤怒的气球,简直随时都要爆炸。我和那些当妈的女人聊天,她们说的最多的,都是孩子,都是对孩子的抱怨和指责,无一例外。孩子是多么不听话,就知道玩……在我眼里,这些孩子都很可爱很优秀,可在妈妈的眼里,这些孩子都是千疮百孔的破孩子,简直要了命了,恨不得揍死得了。

 

一个重点中学的孩子,妈妈把暑假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都是补课,孩子热爱篮球,眼看假期无望篮球,孩子就早上5点起床去玩球,妈妈还没做好早饭,孩子汗巴流水的回来了。在我眼里,热爱运动的孩子多么阳光呀,人家是牺牲自己睡懒觉的时间去热爱篮球的呀,可妈妈说,要是把这精神头用在学习上早好了,早上起来背背英语也好呀!

 

另一考上哈工大的孩子,他妈说:高考没考好,上了大学你倒有个志气呀,成绩突出点不行呀,他可倒好,就是个中不溜。那天我回家,人家这大哥躺到沙发上就睡着了,报纸呀衣服呀都压在身下呢,也不知道收拾一下,一身坏毛病。我说,孩子睡沙发上那是人家累了,没来得及收拾,是人家太困了,你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不就是没上北大,你没面子吗?至于处处这样找人家毛病吗?什么破妈呀!

 

一个中考考了420多分的孩子,平时挺努力的,他妈抱怨说,要是多几分也能选择的从容点,这下可好!语气中充满不满。孩子上初二时迷上了历史,家长怕耽误学习不让孩子看那些历史书,孩子就躲到被窝里看。家长说,就是看闲书给耽误的。我想,孩子小小年龄就对历史有这么强烈的兴趣是多好的事呀,家长应该鼓励才对,怎么能打压呢。

 

我之所以这么磨叨地把这些当妈的抱怨复述一遍,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到底是孩子有毛病,还是家长在吹毛求疵。她们简直是用神的标准在要求孩子呀。以妈妈这样的心态,多好的孩子,也达不到妈妈的标准。回头看,多少当妈的都疯过,对孩子百般挑剔,种种不满。疯了。

 

又是高考中考放榜的日子,多少当妈的在疯狂的纠结中。回头看,真的没必要。但当局者迷。只有从中扑腾过的人,把孩子和妈都折腾的伤痕累累,才气喘吁吁地善罢甘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这些当妈的一个劲地和孩子的成绩较劲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却对此不以为然。一个姥姥斥责孩子妈:你不也没考上北大清华吗,你自己学的啥也不是,凭啥要求孩子处处拔尖?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儿媳:你们俩不都是上的普通大学,也过的挺好,你们这么为难孩子干啥?而据我所知,当年的这个姥姥和奶奶,对自己儿女的学习抓的可紧了,要求可高了。到了孙子辈,她们的态度全变了。我相信,老人是有生活智慧的,他们会看到我们没看到的东西,到了这个岁数,他们一定是懂得了生活中有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在意。

 

看看那个推轮椅的女人吧,她是不是能让我们像火焰一样焦灼的心情平静一些。相比之下,我们对孩子的爱是不是都有点小和功利。其实,当你接受了事物本来的样子,你就从容平静了。

 

我知道,说也白说。有的当妈的会说,你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谁的孩子谁着急。

 

周国平说:孩子将来的命运掌握在上帝手中,父母只能负起凡人的责任,亦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使他不管将来命运如何,都能以适当的态度去面对。一个孩子如果现在的状态对头,就不必为他的将来操心,如果不对头,瞎操心也没用。父母往往由于为他的将来操心得太多太细太具体,他现在的状态反被弄得不对头了。

前两天,

看《中国青年报》上一篇文章《赢在北大清华起跑线,输了什么》,很有感慨。文章是一个女孩的自述,她每次考试都能比第二名高出一百分甚至更多,是老师眼里的完美学生,她本科考上了北大,研究生考上了清华。可她的内心经历了什么?她说:“我的注意力,全在读书上。除此之外毫无用心。我就像在一片荒漠上生长,自己营养不良,干枯瘦小,周围还寸草不生。奇怪的是,那时候我还没有感觉到寂寞。”这种只知道读书的孩子是有问题的,只是别人看不到,在北大的日子里,她仍然无法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她想到了死:“夜晚,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在心里盘算着用什么方式,能让自己死得更好看,最好能看起来像是莫名其妙的自然死亡。”她这样分析自己的学习历程:“这个在重男轻女的农村长大的女孩,四个孩子中的第三个,前三个女儿中的最后一个,是最不受父母欢迎的孩子。不幸的是,我有一颗聪明到敏感的小心灵。我想尽一切努力来赢取认可,却忽略了学习与现实、自我相处的技能。这就像游泳不学习换气,妄图使劲憋一口气游到终点一样。我抓住了唯一能被认可的路:读书,试图憋着这口气赢到人生的终点。这个念头让我生活得很贫瘠。”表面看,她学习好,工作能力强,是人生的胜利者,可没人知道她内心的苦。通过艰苦的自我修正,她终于走出了人生的困境:“那个小女孩,曾经独自站在寸草不生的沙漠,多次濒临绝境,最后她还是把这沙漠变成了声声驼铃悦耳的绿野。她还站在那里,四周开始生机勃发。我为人处世,开始事业比同龄的朋友们晚十年。但我依然认为自己有所成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主动斩断代代相传的爱的贫乏。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蜕皮重生的痛苦。”

 

当妈的,看到的,总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可她们不知道那些别人家的孩子的心里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养分是什么?是爱。

 

那个推轮椅的妈妈,是一个真正得了母爱真谛的妈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毕业季
后一篇:都市里的村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