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 |







最近的微信圈里,不少人在转一篇“一个医生在处方上涂鸦,被画家惊为天人”的文章。点开一看,一下被他的画惊着了。画面上的那种气韵和氛围,朴拙天成,线条简单至极,却又仿佛神来之笔,灵动传神。没有一丁点的刻意和炫技,完全的举重若轻,挥洒自如,浑然天成,不见技巧,只见神韵,绝对大师级的。
更绝的是,这位画家居然是一个医生,他从来没学过画画,他的这些神画,都是在他值夜班没人的时候,画在处方单上的。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个神人,居然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是哈工大医院的心脏内科医生。他叫韦尔乔。
微信圈里有人在问,谁了解这个人,介绍下呗。有人认识他吗?有人评论说,以前在《读者》和三联的书上看过他的画,没想到他是哈尔滨的一个医生。
我对他充满好奇。可惜的是,这个叫韦尔乔的医生已经于2007年因肺癌去世。享年43岁。
韦尔乔,1964年生于哈尔滨,佳木斯医学院毕业,分配在哈工大医院,副主任医师。生前完成了70多本漫画,大约有8500多幅画作,另有千余独幅漫画。他的画还被用作马原、周国平、韩少功等著名作家学者作品的配图。
我想买他的书看,上网上一搜,天呐,所有他的书都卖光了。
本报记者采访了韦尔乔生前的多位朋友,听他们解读这样一个天才的成长和人生轨迹。
王玉北:我愿意用自己10年的生命,去换他的一幅画作
说到韦尔乔,不能不提到王玉北,这个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和韦尔乔合作推出的《西方哲理漫画》热销一时,韦尔乔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认识。
王玉北说:当年看到台湾的蔡志忠把老子庄子的哲学画成漫画,我也想,能不能把西方哲学的思想也画成漫画。王玉北找了很多人来画,但都不满意,这里面有个重要问题就是,这些画家画不出古希腊罗马时代的人物细节,道具不行。在王玉北快要绝望的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韦尔乔。1995年,韦尔乔收到王玉北给他的文字材料,但他并没太当回事,扔到了抽屉里。当他晚上上夜班的时候,无聊中拿出来一看,很喜欢,他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全画出来了,几百幅画一晚上就画完了。当王玉北接到韦尔乔邮来的快递时,看到第一幅画的感觉,就让他惊呼自己遇到贵人了,韦尔乔的画完全超出了王玉北的预期和想象。
当时激动的那种感觉,王玉北至今难忘。“那时打长途还是用磁卡电话呢,我们俩在电话里聊的特别痛快,尔乔也特别高兴。”王玉北说。
王玉北说,那套西方哲理漫画出来后,他曾经拿给著名漫画家丁聪和华君武看。丁聪的评价是,这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呀。他说:“真是画得好,单线条的、复杂线条的画都站得住,而且线条都敲得响……”华君武说,这应该是意大利的大师画的吧。“作为一位大夫,居然画得比专业画家还要成熟,轻松,自如。看来除了勤奋、读书、休养、行万里路外,还真需要一种天赋!”华君武说。
王玉北感慨,在当代艺术家中,很难有像尔乔这样,对西方的哲学艺术有这么深的积累和功底。他出手不凡,绝不模仿,他的画,看着线条简单,但越简单越难画。我们曾经想把他的画拓到瓷器和木雕上,找了好多人来做,他的画看着简单,但别人一上手,就变形,完全不对。
王玉北说:说到大师,像毕加索呀,梵高呀,感觉都离我们太远了。但尔乔让我们体会到大师就在你身边的惊喜,几秒钟,几笔,一幅画就出来了,你眼睁睁地看到了奇迹是怎么发生的。看尔乔画画,真好像有一只上帝之手在画。王玉北说,他们说好的合作,还没有做完,尔乔就走了。他说,在尔乔之后,再也不会有那种感觉了。我真的愿意用自己10年的生命,去换一幅他的画作。
一个从来没学过画的医生却画出了这样的画来。王玉北说:尔乔的父亲是哈工大的著名学者,我国稀土领域的权威专家,但老人家画画和书法的功底都了不得。尔乔的哥哥是鲁迅美术学院的院长,是我国七个美术院士之一。尔乔虽然没学过画画,但有遗传和家庭的影响。尔乔的画中很多人物都有民国人物的样子,对此,王玉北说,尔乔喜欢的很多大师都是民国时代的,比如弘一法师、八大山人、梁漱溟、周作人等,他有很浓郁的古典文化的情结。
王玉北说:尔乔真的活的太精彩了,太高级了,他像一个精灵。他的画,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把握,是对人的精神的表现。
尔乔在哈尔滨的朋友刘禹和小金告诉记者说,尔乔喜欢古典音乐,喜欢电影。你知道他家里的CD有多少吗?有一面墙,全是,是竖着插的,不是平着放的,一面墙呀。他看的书太多了,博闻强记。有一次一个朋友说了《金钢经》中的一句,他马上接出下句。
朋友们眼里的尔乔,是一个充满了童真和率性,有使不完的激情与活力的人,但他又敏感、胆小、内向。他的朋友,诗人刘禹说:如果你和他交谈超过5分钟,你就能发现,他画的所有那些画,都是低于尔乔的。无论是他的画,还是他的文章,都不足以表达出他内心的深邃、广大和美好。朋友们说他画画,已经成为一种“恶习”,甚至吃饭、喝酒、聊天,随时随地,拿起张纸就画,画画就像他的呼吸,是他随时随地的情绪表达。用刘禹的话说,画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分泌,因为他本身身体里就有,不是后天在外面给他的。
关于自己的性格,尔乔在自己的书里是这样说:我从小就喜欢随手在纸上面画点什么。慢慢地,被我糟蹋掉的纸张也就越来越多。后来,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被一些画画的朋友看到,觉得挺好玩,还把它拿到一家美术刊物上发表。这使得那个平时胆子很小的医生,着实出了回风头。打那以后,我开始很可笑地把那些“废纸”保存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画过后便随手扔掉。当时是怎样想的,也说不大清楚。直到有一天,好心的朋友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我才知道,祸已惹大。
也许是由于我性格上的某种原因,我的朋友不多。或者说,愿意和我交朋友的人很少。平日里总是显得落落寡合的样子。常常一个人,想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在脑子里营造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天地。每日便优游于这心造的封闭的世界中,浑然无察。这般情景,颇有类于梦游。
医生尔乔
韦尔乔首先是一个医生,他在自己的《梦游手记》中说:“知道哈工大的人不少,知道哈工大医院的人,怕是不多。人们多半称它为“卫生所”。每天,我就在这个卫生所上班,工作虽然够不上勤勉,但起码也是敬业的。校内有不少人知道哈工大医院有我这么一个大夫,可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夫还愿意偷偷摸摸地画上两笔。”
他的朋友们说:韦尔乔平均每天要看90个门诊,“生病的人,一般心情都不好,但尔乔几句话就能把他们逗笑了,让人感到亲切温暖。”韦尔乔曾数次抢救过心脏已经停跳的病人,当病人家属已经放弃希望时,他仍然口对口地为病人做人工呼吸,直到救活。
表面上总是很阳光的韦尔乔,却把夜晚及其相关内容当成画作的主题。每次值夜班时,他常感到整个大楼就只有他一个人,四周空荡荡的。医院门口的老槐树和悬在树梢上的月亮,就定格成了画中的两个主要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或坐或卧着一个穿旧式长衫的男子,没有五官,只有简约的轮廓,看不出表情,你却分明会发现,那里其实有着孤寂、哀伤……“这是我的内心独白。”韦尔乔说。
朋友们说,尔乔的英语特别好。他总爱拿大部头的英文专著,到同事那里往桌上重重地一放,底气十足地说,“这里所有的词儿,别管多么稀奇古怪、犄角旮旯儿的病名,你随便翻,随便问,我都能用英文答上来。”朋友们都说:“尔乔记忆力相当惊人,和外国留学生用英文探讨文学艺术,那水平让留学生都惊讶。他还会唱京剧、豫剧,甚至模仿赵本山的小品。”
尔乔的病
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在42岁生日前几天被诊断为肺癌。
那会儿,我正迷醉于自己的一套神奇“发明”之中。为了追求某种水墨效果以及想在画面上表现出木口木刻的“刀口”味道,我使用了一种刺激性极强的腐蚀液。黄澄澄的药水,被棉签均匀涂抹在事先用蓝墨水处理过的处方上,阿摩尼亚气味儿迅速弥漫开来,画面上那靛蓝色的天空,慢慢浮现出“落日熔金,暮云合壁”的奇幻效果。一张画下来,每每弄得鼻塞喉痒,泪流满面。我对自己无意中“发明”的这套奇技淫巧,颇为得意,常常拿来炫示于人。这样做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博其一句半句的嘉许!如今想来,那会儿真是轻浮得可以,也可怜得可以。
我一直怀疑,自己患肺癌,与长期接触我“发明”作画用的劳什子药水有关!也可以说,那批青幽幽的画,是我“拼着性命”搞出来的。在我为那药水所催化出的神奇效果得意洋洋时,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这瓶黄澄澄的神秘东西,究竟来自上帝,还是魔鬼?它拯救了我,还是毁灭了我?
刘禹告诉记者,在尔乔去世的前些天,刘禹去看他,看见尔乔拿着一碗花生豆往几米远的另一个朋友的嘴里“投蓝”呢。朋友每次去看他,他都是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样子。尔乔的父母说,其实在没人的夜晚,他会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哭泣。但他留给别人的总是笑声和快乐。朋友小金说,尔乔是在和家人玩完了游戏后微笑着睡过去的。对于死,他这样说过:死,对于我来讲,就意味着“消失”,如一缕烟消融在蓝天里,当那烟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蓝天依旧湛蓝湛蓝的。
有人评价他说:“看韦尔乔的画确实感到很惊讶,那种对直觉的发掘,无意识的表露,极为自由的想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通常为技术所累的职业画家所无法达到的境地。画,是他一闪即逝的思绪和灵感不经意的记录,让画家震动;文,则是他对人和事的理解和思考的自然流露,让文学家羡慕。”王玉北说,他是上帝给我们的一个礼物。我从对他的朋友们的采访中,除了看到一个人的天赋和才华,更看到了一个艺术家最宝贵的赤子之心。他高贵的单纯,他对艺术的痴迷,他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探索,在他写实的线条中,我们却感受到了无法言说的伤感和悲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