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燃理想的日子

(2013-05-02 13:52:00)

 

五一期间看了个片子,央视《东方时空》播出20年纪念专题片《点燃理想的日子》。央视好像没播,但央视网站上有(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58913658/dd1800dcf9074be7b494396d16643413)。

 

看后感慨。

 

1993年,《东方时空》横空出世。和以往中规中矩板着面孔的电视节目完全不同,其新锐新鲜前卫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像一轮崭新的太阳从电视的天空喷薄而出,一个电视的新时代。这样说不过分吧?

《点燃理想的日子》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有标志意义的节目是怎么诞生的。

首先那是一种环境,一个时代的契机。一拔早就对传统的八股电视忍无可忍的人,想变革,想透透气,想说点人话说点真话,这难道不行吗?那是一种冲动。一种新生力量破茧而出的力量是惊人的。

 

一帮有相同理想的人走到了一起。要形成一种局势一种势态,一定要是一种合力,靠一两个人不行,光靠一时的冲动和热情也不行。上有老台长纵容,一帮心里不服的年轻人在底下悄悄行动了。这种变革在央视的体制内是不能想象的,它是央视体制外长出的一朵奇葩。借助部分体制内的条件,比如播出平台。

 

这其中可以总结的东西很多,把它交给学者们去写论文吧。我只是从这8集的片子中看到了两个字:不服。

 

不服是一种绝对不可小觑的力量。

 

他们起初把这个节目叫做新太阳,一切都是新的,电视的理念是全新的,和传统的电视样式绝对不同,想走一条以前没人走过的路。这个想法的最初产生,一定是不服的,一定是叛逆的。

 

因为不服,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来到这里,他们是最早的北漂。他们辞了原来有国家正式编制的工作,义无反顾地来了。他们中有各电视台的主力记者,研究所的,有部队的大校,有能源部的,有银行的,有新华社的……在体制里,他们原本都可以过有保障的稳定的安逸的日子,但他们心里一定有好多的不服,不想这样,憋的慌。这是一种很无奈的感觉,像一团看不见雾笼罩着你,问题是你能不能冲破这种看不见的力量。

 

我采访王志的时候,他说过:我当时能看到自己在这里50岁时是什么样,退休时是什么样,能达到什么级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像提前50年就拿到一张死亡通知单一样,所以他也辞掉原来的工作,来到了没有户口没有编制没有固定工资的《东方时空》。

 

这群人身上的这种不服的劲,我曾经在很多年轻人身上看到过,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人。当它只是一种个人情绪时,是没有什么力量的,甚至是灰色的,日子久了,往往自生自灭,终于也成为其中无可奈何的一分子。

 

但是当这种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有了一个投奔的方向,这种个性化的情绪汇集到一起,就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力量。像节目中说的:“有些梦想,需要群体性的疯狂,才能持久地实现它。”

 

大多数时候,年轻人的这种情绪是被忽视的,是不足挂齿的。在成熟的过来人看来,它们像青春期的热病,折腾一阵也就过去了,还不得在体制内老实儿地呆着。

 

其实从个体的经验看,一个人一辈子最宝贵的,就是这种青春的冲动。

 

但很多人辜负了内心的这种冲动。人在老了的时候,不会后悔他年轻时做过什么,而是会后悔他没去做什么。

 

混到我这个岁数,我自以为是可以装装大瓣蒜,总结点人生经验啥的。

 

我总结,有一种人,是叛逆的,他在叛逆的路上走下去,并折腾出点动静。比如《东方时空》就是对过去的电视形式的一种叛逆。还有一种也叛逆,但终究还是止步于心里的折腾,蛰伏在人群中休眼。第三种,就是一直听话的乖孩子。

 

有人说当前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最难的时候。我觉得,目前所谓的这种难,恰是一种大浪淘沙的过程。

 

我们当年毕业时,是89年,形势空前严峻,大学生一下子臭了,哪都没人要。我的同学,有人去药厂刷瓶子,有人去了街道办事处和一群老大妈在一起混。清华毕业的去了山东一家铸件小厂,北师大的去了一郊区中学当初中老师,北大学生物的回家乡一小研究所……别管是不是名校,全一竿子打落水里。那是势气空前低迷的时候。

 

20多年过去了,现在怎么样呢?去药厂刷瓶子的,现在自己开了一家药厂。去街道办的考研后回大学教书。清华的在北京开了一家高科技公司,北大的去了美国……总之,别管大小,都有自己的一摊事做。也算小有成就吧。

 

从中我看到了什么?不服的人,都不错。都有了一番自己的天地。服了的人,安于一隅的,多流于平庸。大浪淘沙,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的,是那些不安分的灵魂。那些创业的同学,他们都经历了什么,如今很少有人会说,甘苦自知。当多年不见的女友告诉我她已经从中科院出来了,或者她从邮电部辞职了,我惊讶于她们的魄力。我知道这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力量在折腾。

 

我同事的女儿,大学毕业本来能去国际台当翻译,但女儿坚决不去,她入职的那家公司现在把她派到了非洲。小女孩一点不觉得苦,她很开心,因为她做的,是她乐意做的事,她要走遍世界,见识神秘的非洲大地。母亲是担忧的,她给我看女儿的日志。我看到了一颗不羁的心和自由的灵魂,那种叛逆的力量,一下子打动了我。这个我没见过面的女孩让我感动的稀里哗啦。

 

年轻的时候,为梦想全力以赴地折腾过,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