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后悔吗?

(2013-04-25 13:27:07)

你后悔吗?

 

和一个朋友聊天,我问他,你后悔吗?现在人到中年,如果你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干点啥,现在也应该小有规模了吧?这个朋友出点子的策划能力有目共睹。有一次,一群人吃饭,他给一做生意的朋友现场支了几招,出了些点子,人家的生意真就火了,远远超过了同行。他其实是能够干点事的,这是大家的共识。可这些年,他一直在体制内忙着累着。虽然在别人眼里也算成功,可他的内心终究还是不满足的。

 

他说,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不适合当官,但毕竟还有一摊事做。后来年龄大了,想改变也不容易了。所以他还在做着这份已经没有多少激情和热情的工作,明知是消耗自己,已经干了好几十年,没有新鲜感。

 

一直不适应着,一直在别人眼里格格不入着,一直想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下自己,但终究还是无奈更多。

 

年轻的时候想过走,当时没走,以后也就慢慢没了那个心那个劲。所谓的走,就是去干自己想做的喜欢去做的事。不用装孙子看人脸色。

 

我想,当他有一天变成一个在夕阳下散步的老头,优哉游哉地,有人会知道他心里的后悔吗?

 

米兰昆得拉说:我们每个人都遗憾,不能过其他的生活。我想他的后悔,不在于他想当多大的官挣多少钱,而是为自己心里的梦想折腾过,至于成和不成,只要做过,就不后悔了。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但你没抓住,或者没觉得那是一个机会,于是错失了。于是只能在老年无力的时候,向心里曾经燃烧的那朵火苗表达自己的悼念。

 

一个女孩和我抱怨:如今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拼搏真是太难了,心力交瘁,诚惶诚恐,你挣的这点钱不仅要搭上休息时间,甚至还有健康。如果当初上学的时候,你知道你的高考成绩如果和别人差100分,以后在个人发展的空间上你可能就和别人差1万倍,那你当时还不好好学吗?上一个破大学真没前途,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身世背景的年轻人,找工作的时候就撞得头破血流。上一个不入流的破大学,在某种意义上,真就决定了你事业的起点。

 

另一个女生说,我现在特别后悔当时上学的时候,我妈不管我,让我学的啥也不是。我妈就是惯孩子,她的原则是女孩子找个好对象,有个好性格最重要,学习咋样就顺其自然吧。那时别人中午上自习,我得回家睡一觉。别人熬夜,我不熬。当时没觉得有多大差别,参加工作后,你自己就知道你有多费劲了,总让领导批评,整天跟头把式的,看别人干啥都很从容你却那么费劲,我就开始埋怨我妈,她当年要是对我狠点对我有个要求,我也不至于现在这么遭罪。

 

和很多人聊天,他们都会不自觉地说到他们后悔的事。有人感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真是需要一个人生导师。如果当初能得到一个好的人生导师的指导,自己就会少走不少弯路。而在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充当他们人生导师这一角色的,往往是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家长多是第一次当家长,也不懂怎么当家长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指导,而很多老师的指导也并不到位。

 

 

关于人生导师,周国平说:我们如何能够超越动物式的盲目生存,达到那个意识到和体现出生命的形而上意义的“更高的自我”呢?单靠自己的力量做不到,“我们必须被举起——谁是那举起我们的力量呢?是那些真诚的人,那些不复是动物的人,即哲学家、艺术家和圣人。”青年人之所以需要人生导师,原因在此。

 

有一个阿姨,她说,她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和深爱她的初恋男友分手,因为家里的强烈反对,她顶不住压力。她这辈子在感情上一直不如意,心里很苦。另一阿姨说,她最后悔的,是她妈当初没帮她把关,她找了个油嘴滑舌的男友,她妈当时就觉得这人不托底,但看她态度坚决也就没做太大反对。后来她离婚了。

 

分析下所有人的这些后悔,你会发现,他们的后悔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后悔自己没按自己本心的想法去做,而是按别人的想法去做了。还有一点,就是在他们不懂事的时候,没得到很好的管教和指导。一个是怨自己,一个是怨别人。怨别人的,多有点不讲理,说到底,还是得怨你自己。啥时候也不能指望别人,包括你亲妈。

 

我认识的一个阿姨,她年轻时被一个所谓才子型的男人吸引,两人结婚后,她发现对方除了夸夸其谈,没啥真本事,还有赌博等恶习。可她想抽身已经来不及了,对方对她严加防范死看死守。她克服重重困难,毅然离家,断然离婚。她后来找到了一个真爱的人,一直生活的很幸福很满足。她很庆幸,自己咬牙走出了当初离婚的那一步,否则,这辈子就完了。

 

还有一个朋友,当时在一个不错的机关工作,福利和保障都很好,但不是他的兴趣。在30多岁后,他毅然考上了研究生和博士,10年寒窗苦换来今天的学界成就,最重要的是这是他的兴趣。他很庆幸自己走出了当初的那一步。有舍才有得。

 

他们如今的幸福和满足,就是因为当初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愿望。

 

《明朝那些事儿》的结束语是: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翻过历史的风云和朝代的变幻,他总结出这样的成功观。不管最后你是一介布衣,还是王侯将相,只要你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活过,你就不后悔。

 

央一正演的一部剧《有你才幸福》里面刘佩琦演的康云生说,他这辈子最后的心愿就是《二进宫》能得大奖。老康这辈子就喜欢京剧,喜欢二胡。他总结说:一是要热爱,二要认真,有了这两样,准成。

 

剧中,这些退休的老人,他们生活中有一脑门子的烦恼也不富裕,但他们在京剧中找到了自己的热爱和迷恋,他们就是幸福的。

 

人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投入地爱一次,这才不枉此生吧。尼采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一次性的奇迹。”那我们为什么不按自己的方式度过呢?

 

雅安地震,让我们又一次体会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在意外降临的死亡面前,如果我们能够按自己的心愿生活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投入于自己的兴趣,那就是这一刻降临了,我们也了然无憾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