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小乌龟
(2011-10-12 16:46:37)写下这个题目,有点像小学一年级的作文。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一个网友的微博:“养了13年的乌龟从不在我房间过夜,它喜欢潮湿黑暗的角落。但这几天它一直呆在我的房间,我上床睡觉它便爬过来紧挨着床沿。夜里它来回走动,像极人走路,我起身把它抱出去。清晨醒来见它又爬回来,我开玩笑低头说:你找我有事啊?今早它安静地死去了。我难过是因为它一直在和我说,再见了……”
我感动。小乌龟爬到床边的那些个夜晚呀,在他的床边走来走去,它有多少话想和他说呢,它在黑暗中和他做最后的告别,可我们人类是没有那个悟性的。
我一直觉得,在和动物的交流上,我们人类真的悟性不够。是因为我们的心性被蒙蔽了吗?我一直觉得,能和动物做很好交流的人,他心里的一扇窗是打开的,能和一个神秘的世界沟通。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动物面前是高高在上的,是傲慢的,是不屑的,甚至是残忍的。米兰昆德拉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就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我质疑:动物们仅仅需要怜悯吗?
我们家也有一只小乌龟。它差不多和我儿子一样大,快20岁了。
有时十几天忘了喂它也没事,好多天忘了换水也没事。想起来的时候觉得真抱歉,但它似乎并不抱怨也没有不满,只是把脖子使劲伸到水外面,因为水太脏太臭了。它伸得多辛苦呀。
这么多年它一直在致力于一个理想,那就是有一天自己爬到盆外面去,但它一直没有实现这个理想。它总是很努力地爬呀爬呀,把四个爪子都用上,头使劲地向上够,有时用力过猛,就四仰八岔地翻倒在盆里,它要歇一会儿,再很费劲地翻过身来,继续爬。从不气馁。看见它,我就理解了人想要更多的自由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平台的愿望,所有动物都这样,不甘心在一个小的空间里,总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不服是很多动物的天性吗?正是有了这种不服,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生机勃勃吧?
我儿子都上大学了他还没爬出那个盆子。时间在它那儿好像比我们慢好多。我相信,它总有一天会靠自己的力量爬出去的,我等着那一天,那一天是它的节日?
它能迅速吞掉一根狡猾的泥鳅,但儿子把手放到它嘴边,它从来不咬,儿子从小到大对它近乎挑逗的种种做法,它都十分容忍。他说,我站到你的背上,你背我吧?或者生气时威胁道:你再不听话就把你炖了吃。他还试图给它绞指甲。这时,它或者转过身走开,或者闭一下眼摇摇头表示无奈。
儿子高兴了就给它洗澡换水喂它泥鳅或肉,他知道它吃肉的巴巴就是白的,吃泥鳅就是黑的。他会一边换水一边责备它说,你好臭呀。这时它就乖乖的缩了头,不好意思的样子。给你添麻烦了,对不起呀。
它能听懂我说的话。我说别乱动呀我放你出来玩会,它就老实等我抓它出来,不说这话它就乱踢乱蹬的,不让你碰它。
把
它放出来它是乐意的,伸个脖子东瞅瞅西看看,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所有的房间都要走一遍。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不声不响的,城府很深的样子,好像把什么都看在眼睛里。它就像一个密封很严的黑绿色的罐子,你猜不透里面装了什么。
你会对它很放心,它好像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说,从来不知道挑剔和抱怨。我对它说,让你上机关当干部吧,你这样的,领导肯定用着放心。
前两天给它泥鳅它不吃了,我知道它要冬眠了,就把它放出来。它满屋找呀找呀,后来在卫生间的一个角落里藏起来,还用一块布把自己盖上了,准备觉觉了。冬天冬眠的时候,它偶尔会出来转转,我们就给它点水喝,不吃肉也不吃泥鳅,然后它又回去接着睡了。
但愿它能活得长一些,100岁行吗?我在海南曾经看见过一只300多年的龟,明朝那事儿它都知道呀?肚子里装了那么多的事,要写出来一定会得诺贝尔奖。
我希望它能活得长一些,那样,它就能替我们多陪陪儿子了,等我们都不在的时候,还有一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小动物能和他在一起。不会太孤独了。总想把我们家的存折密码啥的都告诉它,算是我们的一种托付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