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边际的一个核对关系
(2018-04-03 11:10:15)分类: 日拱一卒 |
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中,实际资本是认可资减去认可负债后的余额,如果所有资产均为认可资产,所有负债者均为认可负债,那么,实际资本应该等于所有者权益。实际上,会计报表的中大部分资产都是按账面价值直接确认为认可资产,大部分负债都是按账面价值直接确认为认可负债,不需要调整。在少部分需要调整的资产或负债中,绝大多数金额不大,可以忽略,但有两项金额重大,是主要差异。
第一项:根据监管规则第一号第19条规定的寿险合同负债,“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的保险合同负债以账面价值作为其认可价值;寿险业务保险合同 负债的认可价值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第 3 号:寿险合同负债评估》确定。
监管规则第三号第4条规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计算公式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最优估计准备金+风险边际
综上,会计上把剩余边际做为准备金负债,但在计算实际资本时,不认可剩余边际,也就是说,实际资本与会计报表上的所有者权益之间,差了一个剩余边际。
第二项:监管准则第一号第22条:保险公司应当以财务报表的寿险合同负债的剩余边际为基础分析计算所得税准备。具体标准由保监会另行规定。因为剩余是待释放的税前利润,所以,这里出于保守原则,要求计所得税负债,这样,认可负债比报表负债多了一项,就是剩余边际的所得税。
结合第一项,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差额主要由税后剩余边际构成。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差额来大致推出剩余边际呢?答案是可以,但要注意两点。一是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需要考虑的详略程度有所差异,比如1号准则第13条,保险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权益法确定其认可价值。对于子公司比较多的保险公司,这一项可能占比较大,造成实际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并不主要由税后剩余边际构成。再比如无形资产不是认可资产,但土地使用权除外,如果一家公司有大量的土地使用权之外的无形资产,也会造成估计不准。二是实际资本包含了次级债,次级债在报表中算做债务,而核心资本不包含次级债,所以,为了剔除次级债的影响,应采用核心资本与所有者权益的差额来计算。
项目 |
16年 |
15年 |
14年 |
核心资本 |
1925 |
1686 |
1456 |
所有者权益 |
631 |
587 |
578 |
差额 |
1294 |
1099 |
878 |
估算剩余边际 |
1725 |
1465 |
1170 |
实际剩余边际 |
1704 |
1409 |
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