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滑的思想与粗糙的世界

(2015-03-21 11:54:28)
分类: 坐而论道

       下面有两篇文章,第一篇是转载,第二篇是我以前的博文,世界的复杂超出想像,看历史就知道很难预测未来,银行股之争,到底谁好,实在没啥必要,总有一部分要交给老天爷自由发挥。懒得删除广告,就不允许评论了,有事发纸条。

搞阴谋,其实好难

韦茜 罗辑思维

   阴谋在真实世界的操作中,总是充满了随机和意外,和阴谋论假设的完美世界完全不同。

      作为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怀疑论者,舍默博士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研究,人们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相信世间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在他的新书《The Believing Brain》里,舍默从“相信在前、证明在后”的角度,对阴谋论进行了剥茧抽丝般的深刻剖析。

      舍默作为一名历史学博士,用详尽的史实细节来说明了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之一,萨拉热窝事件在实际操作中是多么地状况频出、意外重重。

     斐迪南大公被刺是20世界影响最深远的暗杀行动之一,它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由秘密极端组织“黑手社”策划的阴谋。黑手社的政治目的是将塞尔维亚从奥匈帝国中独立出去。

     斐迪南大公作为奥匈帝国的王储,来到萨拉热窝是为了参观一场军事演习和一家国立博物馆的开幕。

     1914年6月28日清晨,斐迪南大公一大早就来到了火车站,然后和随从一行分别乘坐了六辆小汽车驶入了萨拉热窝城,王储夫妇坐在第三辆的敞篷车里。大公还特别嘱咐司机要慢悠悠地开,以便他可以好好地欣赏一番萨拉热窝城的美景,殊不知在前方不远处,暗杀行动的首领Ilic已经安排好了六名全副武装的刺客在等着他。

       当车队驶入了第一个刺客埋伏的区域,头两名杀手Mehmedbasic和Cubrilovic,都因为害怕掉了链子,这时第三名刺客Cabrinovic冲了出来,准确地向了第三辆汽车投出了炸弹,可惜被车篷弹到地上,在大公夫妇身后的第四辆车爆炸,碎片击伤了随从、几个警察和路人。

       在一片混乱之中,Cabrinovic吞下了组织首领防止刺客被抓而分发的毒药,跳入了附近的米利亚茨卡河。

      但不巧的是那条河是如此之浅根本淹没不了人,而毒药也失效了,Cabrinovic被人群抓住,痛打了一顿之后扭送警察局。

      剩下的其他三个杀手,Popovic,Trifun和最后成为关键人物的普林西普,都见势不妙立马脚底抹油偷偷溜走了。

      正如最精心策划的阴谋也难以按照剧本走,这个暗杀计划以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节奏进行了下去。

      斐迪南大公在虚惊一场之后居然还是决定完成整个行程,于是继续参加了市长在市政厅给他举办的欢迎仪式。

      在仪式上大公发表了演说并且把市长臭骂了一顿,“我是来参观做客的,迎接我的居然是炸弹!”大公一边愤怒地指责,一边挥舞着手中沾满了鲜血的演讲稿,那是从第四辆车里拿出来的,“所幸我看到人民的脸上都充满了对暗杀失败的喜悦之情”。然后大公作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去医院看望那第四辆车里被袭击的伤员,就是这个偶然兴起的想法,导致了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本来大公夫人是可以逃过一难的,可是她也决定了取消原计划而跟随丈夫去医院。

      与此同时,灰溜溜逃走的普林西普此刻正沮丧不已,沿着大街漫无目的地走着,路过了一家熟食店就进去要了个三明治。吃完饭从店里出来的时候,普林西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公夫妇的敞篷车正向自己驶来!

      他们在汽车后排一动不动地坐着,就像待宰的羔羊。普林西普瞬间就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没有片刻迟疑,他拔出了自己的手枪,快速冲到汽车的右边开火,子弹射入了大公的颈部和夫人的胸口,不出一会就双双毙命。

      这就是阴谋在真实世界中如何运作的:状况不断,意外连连,简直可以说是一团乱麻,与那些阴谋论的主角们诸如罗斯柴尔德家族总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似乎地球都以之为中心完全不同。往往是不起眼的小事、不经意的机会、人们的错误成就了阴谋。

      这与我们的认知模式是多么的不同,我们总是相信精巧的设计、人们利用知识和权力无所不能,而这往往落入了阴谋论的桎梏:阴谋论就是相信这世间所有的阴谋,都如一台马基雅维奇式的精密机器。


罗胖:
我总觉得,“创业”的反义词不是“上班”。
而是“阴谋论”。
相信阴谋论的人——
相信911是布什总统的自导自演;
相信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了世界;
相信共济会、骷髅会的隐秘存在。
总之,相信牛逼者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创业者拥有完全相反的世界观——
1,老大们也许强大,但是总有漏洞。
2,世界也许美好,但是总未完善。
3,牛逼者也许存在,但没准就是鄙人

--------------------------------------------------------------------------------------------------------------------------------------------------------------------------------------------------------------------------------------------------------------------------------------------------------

投资不是个精细活(2012年)

315晚,交行公告4.55元定增A股,5月份开股东大会,真正发行肯定在第三季度或之后了,那时,交行的净资产应在4.7元以上,实际上是低于净资产增发。特别约定,如果发行前进行现金分红,定增价不调整。那么,会不会为了达到不低于净资产增发而实行分红呢,比如每股交行分红0.15元,以避免低于净资产增发。本人认为,交行没有这个动力,所谓不能低于净资产增发,实际是指的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而只有年报是经审计的,所以只要不低于2011年年报的净资产增发就不算违规。

由于交行大股东作为关联方要回避,那么中小股东的投票有没有可能挽回局面呢?可能性不大,A股方面设置了技术性障碍,没有采用传统的网络投票。H股方面,看今天的表现,好像并不认为是太大的利空。因为增发量太大,要摊薄每股收益20%,决定换股,于是早盘均价4.86全出了。

说点题外话,抛完后发现人家并没有大跌,好像横盘不动。再回想自己从去年减仓民生,一路换股,结果是现在的资产只相当于持有不动的95%。很奇怪,从上次清仓信诚A入交行,计算一下发现,如果保持不动,结果也比现在好。

看来投资应是个粗活,并不是精细化操作就能胜出。股市是个复杂系统,我们的精细化操作往往会被噪音淹没。就像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瞄准一群海鸟,过度细化枪支的技术参数,子弹的速度,风力等等,其实没什么用,船的晃动(噪音)已经抵消了你的所有努力。大的方向正确即可,对准鸟群,其余的要交给上帝(运气),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给上帝留空间的人,呵呵,上帝也不太会给他留空间。想起以前浏览过一个名博,对老股民的价值投资有点微词,认为其分析的太粗糙,甚至对老股民提出的一些分析方法表示惊讶。呵呵,从事实上看,老股民是非常之成功的,在未来有很大可能继续保持其成功。不排除有很多人的分析能力可能比老股民强,但没用,分析能力只能让你看清鸟群,其余的可能要靠性格、运气------。太精细化了,可能就妄为了,为者败之,执者失之,适可而止比较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注底价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