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路游兵马俑

标签:
西安兵马俑 |
分类: 旅游 |
最初的计划,是在青海玩完之后,直接从西宁回北京的。
因为我出差在外,把购买回程票的事情交给LG。
果然不靠谱,告诉我,西宁回北京的票没买到。唉,谁叫我平时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呢。
当然,LG说,不是他的问题,问题在于,西宁回北京的票难买了,比春运、比国庆长假回老家的票还难抢。
好吧,就算这样吧,因为毕竟姐姐他们从西宁回长沙的票也没有买到。
然后,然后,就改成绕道西安了,西安到北京的火车次数多了。
简单的绕行只能说明,我们没有买到票。
复杂的绕行就可以说明,我们不是没有买到票,我们不过是想多玩两天罢了。
本来,也确实想多玩两天嘛。
8月22号晚上的卧铺,再次在西宁西车站经历其脏乱与拥挤,部分因为这个火车站是临时在建,估计建好以后秩序应该就好了。
想起到达那天的黑市出租车,这次坐了一把公交车去火车站。
第一次感受到西宁的公交车也是蛮拥挤的,既是周末又是去火车站这样的热门地点,还有点细雨绵绵。
遇到的又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司机,一路嘴不停,指挥乘客前门后门的上车下车,同时又惦记买没买票或者刷没刷卡,抱怨说:外地人真没素质。儿子乐,西宁还抱怨外地人没素质,可笑。
呵呵,其实不可笑,任何地方的人在自己的地盘上都是有优越感的,再NB的北京人到了西宁,在西宁人眼里都是外地人,而且,是没素质的外地人。可以理解,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色,外地人初来乍到,对于这些文化的理解确实不如当地人,低调做人总是对的。
游玩的劳累,让我们很快进入梦乡,立马觉得卧铺其实不比宾馆差。
23号上午差不多十点到达西安,第一感觉是西安一点都不凉快,外套马上下架。第二个感觉是,这里真热闹啊,虽然青海也是旅游热门地点了,但西安,才是历时悠久的旅游胜地,停车场上满满当当的汽车,一点缝隙都没有。后来的交通状况更加糟糕,从火车站到兵马俑不过三四十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小时,一路狂堵,北京根本不能算首赌。兵马俑前面的车场也是乌泱乌泱的,餐馆完全是性价比最低的代表,让我对陕西面食的美好回忆无影无踪。之后看到肯德基的牌子,立即去做了一点疗伤,就是队伍排得太长。
当然,这些东西也就说说,抱怨不产生任何正能量,最要紧是景点。
兵马俑,绝对是举世闻名,我却是第一次来看。91年的时候,出差途径西安,看了下市内的大雁塔、碑林和博物馆,没有来这个在当时算偏远郊区的地方。20多年过去了,交通的发展使得兵马俑连公共交通都能抵达了。
根据大家的推荐,请了位导游,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二位导游,第一位是在塔尔寺请的。
兵马俑,也算是墓地吧,虽然我比较不喜欢看墓地,但,这个墓地并没有真人,不过是泥巴烧制的陶人儿,也就是艺术品,感觉要好多了。
兵马俑一共有四个坑,主要参观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大部分都没有挖掘出来,四号坑说是粮草坑,只看见一堆土。
进去,先看一号坑。
第一感觉是阵容真强大!大小超过一个标准操场,兵马俑人数众多,排列整齐。
姿态各异的兵俑。
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点颜色。
这些兵马俑在挖出来的时候都是彩色的,只是见光以后,彩色褪去,就都成了现在这样的灰土颜色。
想象一下,彩色的兵马俑得多么漂亮!
最边上这排兵佣面朝外,有点防守的意思。
看到马匹了,很漂亮的曲线。
发髻不同,官位不同。
挖掘的时候,大部分兵马俑都成了碎片,是考古学家们一点点拼凑起来,才有了现在看到的完整的兵马俑,但,依然挡不住有些部位找不着了,所以,缺头的、缺胳膊少腿的兵马俑不在少数。
战车车轮的印记。
秦砖汉瓦之秦砖,除了质量好以外,上面应该有各种装饰。
修复中的兵马俑。
修复完整等待复位的兵马俑。
这是进入三号坑了,光线明显暗下来了,大部分都没有开挖。
这几匹马是常常在教科书和广告画上面看到的。
驾驭马车的人。
四号坑,完全没有开放。
二号坑,也是没有开放的阶段。据说,科学家们在寻找一种方法,能够保持兵马俑的颜色,要等这种技术成熟之后再挖掘二号坑,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彩色的兵马俑了。我期待这一天。
每次看这种文化遗产景点,都觉得自己底气不足,理科生的弱点很难弥补。
以后退休了,花点时间读点人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