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传说的日子
(2013-11-13 12:14:44)
标签:
骑车天文社足球育儿cty |
分类: 初中二年级 |
日子平平淡淡,香山的叶子红了又黄了,或许已经落了吧?
儿子的生活有了些许的变化。
晚上几乎不出去踢球了。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只要没有特别的活动,儿子几乎每天晚上都去操场踢球。
刚开始的时候,人家嫌弃他水平太差,不愿意加他。
后来,他越混越好,从小孩到成人队伍,都敢往前冲,大家也乐意加他。
现在,球场上很难找到同龄人,同龄人都在家学习,小孩子们也不愿意加他,因为相对来说,他踢得太好了,五六个小孩围攻他,还拿不到球,没意思。
儿子改为在学校踢球。
这个学期,除了周五,都是八节课,放学已经四点二十了,儿子在学校踢球大约一个小时,五点半开始往家返,六点半之前到家。
吃过晚饭,歇息一阵子,七点多开始写作业,得写到八点多,就没有时间出去踢球了。
这个学期开始抓作业了。
上个学期期末的成绩下滑得厉害,我虽然不是很在意,毕竟学习不会成为大问题,但我也不能任由这种下滑的趋势继续下去。
最大的改变就是要求完成作业。
上个学年,儿子的作业偷工减料得厉害,除了数学作业完成比较好以外,其他科目,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都缺作业,老师不管,家长不管,自己不自觉,就那样了。
一直以为上了中学,孩子不用管了,学校和老师就全管了。
后来才知道,这样的认识实在是错了,尤其是儿子他们这样的班级。
我是倒退了,大概除了儿子开始上学的前几个星期,我是从来不管学校作业的。
欠的都要还,以前不管作业,现在就得管。
大概儿子这样的现象不个别,老师后来也开始管了,不完成作业的会通知家长。
抓作业的后果就是,晚上得花些时间写作业,不时能写到八点半至九点,虽然在我看来,很多时间都浪费了,但终究是圈在家里。
不踢球了并不意味着体育锻炼放下了。
在家里装了个引体向上练习器。引体向上是他们中考体育的必考项目,又是儿子的弱项,笨鸟先飞。
体重,体重,是我心头的痛。
我已经不相信减肥了,越减越肥一定是结果。
身体重,手臂又没有力量,引体向上是引而不上,一个也做不下来。
还有两年,但愿这两年里,长个子,消体重,增臂力,把引体向上这座山攻克下来。
经常骑自行车上学了。
缘于跟他老爸赌气。
每天早晨,一个死催,另一个越催越拖,搞得都像要爆发世界大战似的。
改骑自行车,消停了,各走各的道,不再有争执,儿子的行动也从容了。
个子高了一点,几乎与我齐高了,骑自行车就轻松一点,脚可以不费劲地够到地面。
只是天寒了,戴着手套,没有那么灵敏。
路上的车子又多,还有一些不守规矩的电动车最让人担心。
每次出门,都叮嘱儿子,慢一点,注意安全。
想想骑自行车的好处,锻炼身体,时间上比较保障,尤其回来不用挤公交了。
上周二三期中考试,周四休息,去参加了CTY的SCAT考试。
(周二在网上看到CTY的成绩,数学好过99%的孩子,进入最好的1%,语文才好过5%。考前,儿子和我一起看几道例题,数学确实比较容易,verbal太难了,我都不会做,题目确实是给天才做的。这样,明年夏天可以参加他们要求最高的课程,Intensive Program,资格是500分,儿子是509分,远远高于底线,即使搁在八年级这个群体里面。差一分就可以参加他们的大奖仪式,如果放在参加大奖资格为508分的七年级里面,就正好多一分。其实,我们是不会去参加大奖的,只是这样的位置让人觉得很骄傲。超过我的预期。)
周六下午,去参加学校天文社的活动,这是他参加天文社以来的第二次活动,第一次因为天气不好还取消了,所以,也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活动。
虽然我是做天文的,儿子小时候并不喜欢天文,甚至有一点故意的反感。
我从来没有给他灌输过任何天文知识,就是他偶尔问及一点天文方面的问题时,我也绝不借题发挥。
大概是耳濡目染,儿子到中学以后,还是自愿选择了天文社团。
他们去的是学校在延庆的分校,永宁中学。
据说,住在教室里,没有暖气,冻坏了。很好,不亲自体验,是不知道天文观测是怎样的,下次也就懂了。
看了月亮上的环形山,木星,天狼星之类的亮天体。
还看了天宫一号,人造卫星,说是非常快,很短的时间内就从天上过去了。
认识了几个星座,猎户,北斗,小熊之类的。认识了金星。
我认为收获很大,绝对值。
周日上午十一点才回到家里,吃过午饭赶紧的补觉,因为前一天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
据说,带了四五台望远镜,去了二十多个人,一台大巴,儿子带着三国杀,肯定玩得不亦乐乎。
这种没有家长在身边,有志同道合的玩伴,在外面过夜的活动,一定是将来会回忆的事件。
日子大概就是这样,平淡无奇,却琐琐碎碎,像香山公园里铺满地面的落叶一样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