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品酒杂谈美食 |
昨天酒席间和梅先生(知名留法酒评人士)讨论到两只公鸡Leflaive白酒品鉴经历中遇到的一些过早氧化亦或是受热受损的情况,梅先生提到很多业内人士都有类似疑惑,原因还在讨论中。
有一点值得参考:生物动力法的倡导者,杜绝二氧化硫之类物质而导致酒的保存相对难度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于是我便脱口而出道:就像女生的保养一般,不一定要专业美容院级别,基本护肤品还是需要的吧……
这段引言是想表达一种对葡萄酒的理解——抽象的,遥远的,个性化感受如何用感官的,近身的,共识化的事物来举例说明——发挥合理联想本为一种乐趣。
之前和酒友深夜彻谈Chambolle-Musigny的几个名家,不免要涉及Jacques-Frederic Mugnier,Georges Roumier,Comte Georges de Vogue。Roumier的Musigny还无缘相逢,三家的爱侣园都有幸遇到过,沟通中不自觉地想到《红楼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
缘起是因为有人用“自虐”来形容JFM的爱侣园,我转述发在微博中,于是海外的专业人士也表示匪夷所思,这个“自虐”到底如何理解?
酒评,酒感的主观性便显现于此,如果你只是饮家,你可以对这份评语保持高度忠诚,而设想我今天站在讲台上介绍这款酒的感受则或许不合适用“自虐”来表达。至少得要给“自虐”一个合理的内涵。
JFM的爱侣园2002极度纤细,需要十足的耐心伺候并等待。活脱脱二十年前央视版本《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明亮,微热的环境中这款酒的感觉非常倦怠,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30小时后最后一杯安静地面对我投入的百分百注目,她清纯,细腻,天真地散发着各种果香。其实,林妹妹大概也只有宝玉哥哥喜欢,大观园的热闹气氛里她哪一回举止得体从容不迫了呢?
http://s11/bmiddle/6cc6ceb2td7c0c1e4856a&690
2005的品鉴在下午,开瓶后,浓郁度和果味的深厚以外单宁显得略张牙舞爪,而友人带回家十个小时仔细斟酌一番后得出“野性中的多姿多彩”这一点评。这么一来,我脑海中立刻浮现了爽朗,漂亮,有地位,名声响,又泼辣的那位先闻其声的王熙凤。熙凤的这般持家有方之能耐,只要不是遇到免顶之灾,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定时打理得仅仅有条的。所以无论1998还是2005框架和酒风如出一辙。
http://s5/bmiddle/6cc6ceb2td7c0c8920634&690
http://s7/bmiddle/6cc6ceb2td7c0d6e0b706&690
http://s14/bmiddle/6cc6ceb2td7c0cee3ecad&690
不过,我记得和我一同品鉴的人却认为这款“宝钗”表现输于期待,芬芳有余而后续欠缺,是不是少了几分林妹妹的“作”这酒就不带劲了呢?一笑。
归根结底只能说,酒的感受在于和自己内心的共鸣,自己听到了,就是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