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1983的玛歌村小喝彩——献给1983的各位朋友们

(2013-01-22 14:12:23)
标签:

品酒

杂谈

不经意间发现,我竟然有许多1983的朋友,男女皆有,给予我许多鼓舞和支持。念着有机会要找些你们的年份酒一起分享,于是便回忆最近1983年份给予我的体验,目光移向了玛歌村。

11月初在北京参加了Rauzan-Segla的品鉴活动,酒庄总经理特别安排了从酒庄直接带来的1983年份,那场活动醒酒功课做得很好,1983年的酒杯专门放置在酒庄特别设计的古典造型的醒酒器里,倒到杯子里的时候已经是开瓶后100分钟。

有过一些品鉴老酒经验的我,起初还有些焦急,担心年份久远的酒结构不足以健硕到支撑100分钟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事实是我过虑了,醒酒后的颜色呈现明亮的石榴红色,矿物感的香气里夹杂着一丝丝香料气息,瞬间展现为红樱桃,这种樱桃感和新鲜欲滴的风格不同,似乎一半有被风干的干果气息;入口丝滑又优雅,酸殷桃般的酸度,陈年后透露的绵密细腻的单宁,回甘悠长在口腔里萦绕,不忍心用吐酒桶,慢慢品味后带着微微熏赶回了上海。记得在场的酒庄总经理John Kolasa说,如果有人送你老年份的拉图,1982肯定是最体现对你的在意,如果送你玛歌村的酒1983则凸显他的用心!

不久后在上海的一次私人活动里,同时遇到了Chateau Pamler,1961和1983。如今回想起来,对于1961的期待在当晚超越了对1983的关注,不得不承认,人总是不知觉逐名,酒则背负着这份追逐而受累,肩负的期待越多,令人失望的可能性越大。

http://s12/bmiddle/6cc6ceb2hd3da884c812b&690
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用平常心对待被精心选择的每一款酒,愉悦感有时纯粹来自酒所表现的完美,更多时候来自品味的前戏与之后某一个特定场景里的回味。

我在品鉴的第二天,曾经写下这段文字:1961的Palmer开瓶就展现非常纤细的香气,雍容,甘草,香料,一点点皮革,口感细腻,不相信这是51年前的酿造。51年来沉淀下来的刚刚好的架构,绵中现骨,当年不被看好的1961在51年后体现的细腻与甜蜜太令人瞠目!1983起初反倒更感觉老态,腐土,厚重而化不开,不过可以咀嚼到玛歌特有的棉柔感,口感逐渐展现,香气舒展得有节奏感,1983对于玛歌也是世纪好年,可能不会像1961那样历久弥新,此刻依然是恰到好处的!

我不知道1961年的Palmer在22年前被品味的时候是不是会雷同当晚1983的历程,典型的老酒品鉴经历似乎是一个很好的交往经历。往往从腐朽到新鲜,过程的本身总引发人对过去的好奇感,纵使老酒不能最终令自己愉悦,总会看在岁月流逝后依然相遇的份上给予一个温婉的评定。

http://s9/bmiddle/6cc6ceb2hd3da8d3e5ef8&690

记得我有位朋友说过,其实我不希望最初给人的印象太好,因为我对自己有信心,所以低起点带来的是渐入佳境的好感,而起点太高,我反倒压力很大……呵呵,巧合了,这个人也是1983年的。

关于1983的年份,仔细看一下专业人士的分类打分,波亚克村综合是86分,玛歌村是95分,而玛歌村那年列级庄有三家在Parker的笔下超过了90分,分别是Pamler 98,Margaux 96,Rauzan-Segla 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