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墙功(智能气功系列小功法之一)(上)(转载:清凉月光的博客)
(2018-10-25 13:52:09)
标签:
健康 |
分类: 传统功法 |
蹲墙功 ( 智能气功系列小功法之一)
(上)
一、姿势要求
与墙根接触,周身中正,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下蹲。蹲时两肩前扣,含胸,
鼻尖触墙,头不可后仰,腰向后突,不得前塌,蹲到大腿呈水平状态时,可
以停留一会再往下蹲,蹲到极限再慢慢上升站起,起时鼻尖也要触墙,故此
法又称面壁蹲墙法,反复进行,多多益善。本功法无需用意念,只要认真
蹲、起即可。当然若能下蹲时意守脐内,上升时意守百会效果更好。
二、功效
于流通,不但强身壮体效果明显,而且是调整气机的良方,可以纠正身体各
部分已紊乱了的气机。只要不是神经失常,无论哪里的气不顺,皆可以此调
理,只要坚持练习,若达到能一连蹲数百次,坚持习练,无不愈者。
胸、腰、骶、脊椎的伸拉、压缩,可牵扯到常常运动不到的肌肉、韧带、神
经,从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日久自然感应异常灵敏,而使肌肉、骨骼达到
坚韧有弹性。就传统而言,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放松、灵活、气血流
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
隙”之说;另一方面,可保证腰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故古人又有“力发于
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相反,若腰部不能放松,弊病甚多。
其一,影响丹田蓄气,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板直、头晕,眉
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不能自控。
其二,影响命门之火对水液的蒸腾,男性可出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
性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
其三,练动动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
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于中风(即半身不遂)。
那么怎么来松腰呢?而蹲墙功是全身的运动,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
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还能尽快排除各种练功反应、纠
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譬如,改变自己意识里的好多不良东
西。一个人意识乱了之后,外面的东西很容易影响自己,本来很简单的东西
现在也变的很难了,不是以前那种自由自在的了,自己总想改变可总做不
到,所以非要通过这种艰苦的锻炼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外人能理解
的。
蹲墙功的动作要领
面壁而立,两脚并拢,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两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内,周身
中正,脚尖顶着墙根,会阴上提,两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松,安静片
刻,让思绪平和。然后腰向后放松,身体缓缓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
可倾斜,要放松地下蹲,腰后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松前扣(向墙的
方向前扣);尾闾前扣,命门后突。注意后背脊柱要一节节卷着柱逐节放松
往下蹲,象猫儿一样,弓着后背下蹲,膝盖尽量不要超出脚尖等要求,同时
注意全身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闾部;彻底蹲下后尾闾可用力前扣
一下,然后再缓缓上起;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百会处好像有一根细线
向上轻轻拽着脊柱逐节升起、抻动、拉直,如此为一次。
练功时只要使精神专一于形体动作,使之合度即可,无其他特殊意念活动。
初学者可以先在脚后跟垫本厚书,这样可降低蹲墙的难度。可以每天把书撕
掉几页,渐至撕完,蹲墙就慢慢合度了。
蹲墙的三个阶段
将蹲墙功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功法来锻炼,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
以下三个阶段:
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
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
纪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高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
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的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
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精神高度集中专一,并
加意念“一定成功”。
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多多益善(现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
天能蹲数百,甚至上千、上万个,收益颇大)
二、熟练阶段。
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
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
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
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
(一)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
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
(二)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手举
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
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墙
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
(三)背手蹲墙。
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
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
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
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四)拳抵鼻尖蹲墙。蹲墙时,可用一手握拳,横置于鼻前,用拳眼对准鼻
尖。熟练后,可加至两拳相接,置鼻尖与墙壁之间,下蹲上起。此动作难度
较大,但只要持之以恒,刻苦练习,久之自然合度。
(五)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庄来
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若此时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刚效果会更好。
注意:
自始至终,动作与呼吸必须协调一致,即气吸至尽时下蹲到底,起立站直
时气呼完,意念守在下丹田处。
自始至终鼻、膝、脚尖不能离开墙壁,尤其是头部绝对不能向左右偏斜
(即眼不能左右看),否则使脊柱偏斜,影响功效。
呼吸在胸部不憋闷的前提下,越慢越好。
上,逐渐加大练功强度,蹲墙前要组场,带着混元气蹲,意念导引形体放
松。当然,蹲墙使形体很紧张,站庄是要放松的,从表面上看,二者之间有
矛盾,怎么协调还要靠自己。其实,站庄与蹲墙并不矛盾,目的都在于松
腰,腰一松形气就整了,神统帅形气的功能也就强了。这两种功都是智能气
功的基础功。
智能气功特别强调意识的作用,主动运用意识,强化形气功能。这两种功作
为初练者来讲,可先练站庄,把内气练足了,再练蹲墙就不累了。蹲墙重点
在于周身中正,含胸收腹,上起时不要单纯的腿部用力,否则容易引起两腿
肌肉紧张。站庄时两腿松不下来就会累。蹲墙之重点是以百会带动,上起意
注天上之虚空,下蹲意想地下之虚空,同时要善于运用“化”的意识,把全
身的僵劲化开,尤其是脊柱、脊柱两侧的神经、血管。平时我们不注意放
松,多年来造成僵劲充斥,要松腰就要把这些僵劲去掉。
有些1、2岁的小孩子作蹲墙就很容易,大人就不行,关键就在僵劲去没去
掉,去不掉僵劲就达不到柔若无骨。所以在蹲墙的时候,可以想自己的骨头
没有了,全身柔软放松、气充斥在全身各处,这样蹲墙才轻松一点,不然蹲
墙的时候脸红脖子粗,就没有练功的味道了,如此让气似乎慢慢的渗透到紧
张的组织里,逐渐的紧张和疼痛消失了,将拙力、别扭、紧张、疼痛等转变
为气腾、自然、轻闲、舒适,这样才能继续安静的蹲下去。以次通过蹲墙引
动气机升降,用心体悟,微妙自在其中,总之要在松静上下功夫,主动将意
念锁定在运动过程中, 将意念和意念的作用统一起来。通过运动,使体内
气机自然旺盛起来,并按照气的自然轨道运行,使身体各部分的通透程度逐
渐提高而不容易出现偏差。
度,就容易体察到这种不通畅的部分,特别是意念分布的不均匀更加剧了这
种气机冲击的强度而感觉疼痛,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蹲墙的动作和打气有
点象,气太足了,身体还消化不了时,就先慢一点打气,等气均匀了,再打
一下,逐步通过运动主动打气,用运动产生的高压通畅身体(本质上还是通
过运动调动了意识力)。不过,身体的素质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不能过激。
觉也比较容易。关键是要坚持,不要一暴十寒。一次蹲1000个容易,每天蹲
1000个,就需要很大的韧力了。
对于工夫有什么好处。窍门很简单:先实验一下你一刻不停地蹲(闭眼、姿
势正确、呼吸匀细长、速率约为1个/3秒),看你最多能蹲几个,一般约为
30个;正式开始,每蹲30个,停下来,双手敷于肚脐,静养30秒(2-3个呼
吸长),再开始蹲30个,再静养,不断循环;静养时注意意守丹田,每次静
养后再蹲时,体会腰部都比前一次要有所松动。每停一次,都会愈加松动
(腰部),感觉是愈加轻松,很多人就会兴趣昂然,愈蹲愈高兴,一致可以
达到数百个。
警告:不可一下就达到很大的数字,最好以比较小的数字为基数,逐渐增
加。一般日常生活比较繁杂,在时间很少的情况下,量力而行,可以见缝插
针,随处练习,每次花个3-5分钟,蹲几十个,效果也不错,最重要的就是
蹲完后静养收气。
一、蹲墙的关键环节
衡,
练周身的整体性。组场时先要调整身形:脚尖抵墙,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
松驰不绷劲,重点体会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会把身体领起来,似乎整个
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脚好像感觉不到身体的重量。然后意想身体周
围及体内都是蓝蓝的虚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调整身形要和调神结合在一
起,从而使精神处于集中、安详、端庄、稳重的状态。调神时意念一定要放
到天地之间。要进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这样身体容易放松、内外
气能很好地融通。蹲墙之前认真组场,这样练起来就比较轻松,不累,很容
易进入气功态。
正确的身形引导气机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