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款小吃的名字,相信长年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人们都会有些陌生,即使现在各地美食四处流通的今天,能说出它是方是圆、是苦是甜的大概也没多少个。不过,我相信你单单从名字就能嗅出强烈的地域气息哦~没错,它就是一款地道的台湾美食!
正式开煮之前,咱们先从名字开始了解下这道特色小吃,毕竟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才能对即将从锅里出来的美味有所期待,我给的食谱可不是想让大家刻板的教科书来按图索骥,更希望能通过各种介绍,让食文化真正融入美食之中,让每一次美食制作都变为一场充满趣味的文化之旅!
首先,所谓“粿”,是潮州人的说法,是用面粉、米粉等加工成的食物的统称,其实就相当于我们平日所吃的糕,当然,它的概念要更加宽泛一些,并且是深深扎根于当地文化,与传统节日息息相关的,所以芋粿,就是以芋头粉为主料制成的糕点了~
至于肉燥,就好理解得多,就是特别加工的猪肉碎了,看到它,其实就能给今天这糕划分归属地啦,肉燥可是台南小吃的一大要素,对于什么担仔面啊肉圆啊,肉燥可谓是灵魂一般的存在了,这芋粿也不例外哦。
而古早味,并不是酸甜苦辣中的一种,也不是什么新式调料,事实上就是从字面上来理解的,“古早”这说法似乎本身就“古早”了些,台湾人用它来形容那些古旧的、令人怀念的事物,大概,就是一种充满历史感的味道吧……
也许比起糕点,它看着更像是一道菜,虽然不是华丽的模样,但是我想这份独特的美食体验也许也会成为属于你的“古早味”,值得怀念且念念不忘。
材料
A,
芋头:1000克
米粉:75克
地瓜粉:75克
水:2000毫升
蒜泥:10克
B,
五花肉(绞碎):600克
葱酥:35克
蒜酥:35克
虾米:35克
香菇丝:35克
调味料
A,
酱油:50毫升
冰糖:20克
鸡粉:3克
白胡椒粉:4克
五香粉:1.2克
甘草粉:1.2克
B,
白砂糖:16克
鸡粉:7.5克
盐:2克
白胡椒粉:1克
C,
酱油:150毫升
肉燥油:15克
鸡粉:2克
冰糖:50克
甘草粉:0.5克
盐:2克
D,
太白粉:40克
米粉:40克
作法:
1、
将材料A的芋头去皮,洗净,再刨成芋头丝备用。
2、将炒锅预热,加入虾米,香菇丝爆香,再放入猪绞肉,炒至变白,继续加入葱酥、蒜酥拌炒。

3、将调味料A(除酱油外)加入作法2中拌炒,再加入酱油炒至香味四溢时盛出沥油备用。

4、取一汤锅,加入2000毫升的水,再加入作法3沥干的肉燥油及调味料C一起拌匀煮沸。

5、将太白粉、米粉混合拌匀,再加入水80毫升调匀,接着淋入作法4的锅中勾芡,再加入蒜泥即为酱汁。

6、将材料A中的米粉、地瓜粉及调味料B加入作法1的芋头丝中一起搅拌均匀。

7、蒸锅水烧热,铺上干净的纱布,将作法6的芋头丝糊平铺约8分满在纱布上压平,接着铺上一层作法3的肉燥,并撒入一些调匀的米粉水增加粘性,盖上锅盖以中火蒸约50分钟至熟即为芋粿。

8、将芋粿取出,切为块状,盛入盘中,最后淋上作法5的酱汁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