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玫瑰大头菜

(2013-10-26 09:16:32)
标签:

搜索引擎

玫瑰大头菜

云南

石库门

何贤记

美食

分类: 饮食见闻

   玫瑰大头菜,长得黑黢黢笨头笨脑,做起来却很考究,鲜大头菜要腌过三道盐才可开始酱制。酱制时,除了不可少的红糖、饴糖、面酱和陈年老酱汁之外,还要加入玫瑰。经过发酵、晾晒和收贮的过程,前后要半年多时间。

 

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

    在搜索引擎中找“大头菜”,会直接就给你连到芥菜词条,然后一大堆界、门、纲、目、科,和若干变种之类的专业词汇,搞得你再也认不得这从小吃到大的家常小菜。不不不,我要说的大头菜,就是在老式酱园高高的屋顶下,背光的阴影里,在列兵一样整齐排放的陶甏中,散发酱香的黑色大头菜。

    老式的酱园,总是暗暗的,阴凉的,有一种老僧入定般时光凝固的味道。我喜欢嗅酱园里永远不变的气味,稔熟,寂静。这寂静甚至有时会让一个孩子感到不安,直到她的目光落在柜台上装满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酱菜的玻璃坛子上,才又快乐而专注起来。

    墨绿柔软的小酱瓜,金黄带着细碎红辣椒的辣萝卜。半透明的藠头浸在清澈的糖醋汁水中。酱香莴笋尚未腌透,仍带着嫩绿的颜色。灰扑扑的醉麸,则像小块用旧了的海绵。人参萝卜长得真跟人参没两样,切片后截面上有好看的花纹。什锦酱菜最热闹,里面有红的黄的萝卜丝,棕色的莴笋丝,腌透的生姜丝,还有黑色的宝塔菜。宝塔菜形似一串小型糖葫芦,珠子般一粒粒由粗到细,不及小指那样长,脆的很,回味甘甜。宝塔菜也可以单卖,就是贵一点。不过也贵不过最好的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长得黑黢黢笨头笨脑,做起来却很考究,鲜大头菜要腌过三道盐才可开始酱制。酱制时,除了不可少的红糖、饴糖、面酱和陈年老酱汁之外,还要加入玫瑰。经过发酵、晾晒和收贮的过程,前后要半年多时间。

    云南人是比苏州人更懂得将花朵入菜点的,鲜花酥饼,茉莉炒蛋,皆是妙思小品。玫瑰大头菜外观拙朴,其色如檀,口感刚中带柔,酱香醇厚甘美,隐约的玫瑰花香婉转细腻。

    从云南插队回来的表哥表姐,教会大家云南人的大头菜吃法。用大头菜、肉末和厉害的青辣椒炒成黑三剁,咸辣鲜香兼具,是名符其实的米饭杀手。不太能吃辣的上海人初尝这样的口味,觉得新鲜刺激,黑三剁也很在我家饭桌上风光过一阵子。

    其实玫瑰大头菜切小条,拌点麻油就很好吃,我还喜欢额外加点绵白糖,提鲜,调整酱的咸味,过泡饭最佳。夏天,将大头菜切丁,和毛豆同炒,要淋一些酱油,不要怕太咸,同样加一点糖,味道就重新平衡过来。大头菜炒毛豆、酱瓜炒毛豆、萝卜干炒毛豆……长长苦夏,也就在各式各样的酱菜,在骄阳蝉声和梧桐雨滴中慢慢过去了。

    现在的玫瑰大头菜,腌制时不用饴糖了,只用白糖一种,便甜得单薄。也不用新鲜玫瑰花,改用玫瑰精。玫瑰大头菜之所以矜贵隽美,玫瑰一味是其魂灵,哪里能差得起这一点点。芳魂不再,玫瑰大头菜的味道也就谬之千里了。

    以前大舅舅住的石库门,名字就叫酱园弄,旁边有一个很大规模的酱园。有一日偶然经过,那一带已经拆的面目全非,不知怎么,却见废墟中孤零零伫立着的一面高墙上,楷书巨大的“酱”字还在,笔画依然清晰有劲,一点也没老去呐。我不禁驻足,酱园的老招牌与我,就这样隔了一条街,隔了几十年的光阴,互相致意。(转自:经济观察报 食家饭/文 

 

我的更多精彩文章:

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  玫瑰大头菜
  董璇有情饮汤饱       全球最浪漫的餐厅      台北小吃的味道      打工胜过当老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