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来腊味香

标签:
腊味腊八粥腊肠何贤记老何美食 |
分类: 饮食见闻 |
腊月里来腊味香
腊八蒜
如今的腊八蒜,没了那些讲究,却成为了一种习惯。泡制好的腊八蒜,少了些许辛辣,多了一份酸香与回甘。而于小孩子来说,泡制的过程更是一种乐趣——每天跑去看看罐中的蒜,有没有变绿、有没有从瓶底浮上来,成了对过年最直观的期待。
腊八粥
到了清代,“都门风土,例于腊八日,人家杂煮豆米为粥。其果实如榛、栗、菱、芡之类,矜奇斗胜,有多至数十种,皆渍染朱碧色,糖霜亦如之。”
今天的腊八粥,没了这些文气,却丰富依常。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最是庞杂,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通常,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曾经见过一户在旗的亲戚家,还会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做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如果碗够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还有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当然,这在寻常百姓家是难得一见了。
老辈人讲究在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如果有吃剩的腊八粥,那也是好兆头,取了年年有余的寓意。所以,小时候喝粥,因为香甜,总是要将碗中粥喝得干干净净,每到这时,妈妈都会拿过碗,再添些进去,想必就是一份留给孩子“有余”的用心良苦。
女孩子该是更喜欢这道腊月中的原味,因为它五彩的食材、软糯的口感、丰富的甜香,都符合极了女生的气质。单是旁观这熬煮的过程,也是享受的。庞杂的豆米在纤纤玉手中滑过,在清透冷水中浸泡,在沸腾热汤中翻滚、开花,在装入碗中丰满合欢!
还有就是,喝完腊八粥,很快就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节令,而新一年的岁时节令又要重新开始了……
腊肠 灌注的满足
如果说腊八蒜和腊八粥都是以北方制作见长,那么腊肠出品最精就非南方莫属了。
腊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食物生产和肉食保存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腊肠约创制于南北朝以前,在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即可寻到“灌肠法”:“取羊盘肠,净洗治。细锉羊肉,令如笼肉,细切葱白,盐,鼓汁,姜,椒末调和,令咸淡适口,以灌肠。两条夹而炙之,割食甚香美。”其法流传至今。
正宗的南方腊肠是每年过年前制作的食品,不加淀粉,可贮存很久,熟制后食用,风味鲜美,醇厚浓郁,回味绵长,越嚼越香,远胜于其他国家的灌肠制品。腊肠的类型有很多,主要分为川味儿腊肠和广味儿腊肠。不同之处就在于广味儿是甜的,川味儿是辣的。
说到腊肠,不能不提的是睢宁腊肠,这可是闻名苏、鲁、豫、皖、冀的历史名菜。选用猪后腿精肉,佐以数十种名贵天然植物香料,利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那腊香袭人,醇香适口,食后满足感爆棚。
如今常吃的要算是广味腊肠,以广州酒家和陶然居的出品最为知名。川味腊肠的首选则是眉州东坡酒楼的成品。当然,近年来,更流行自家灌制腊肠,其方法多由南方传来,保持了纯正的本味。
腊肠好不好吃,其肉的制作极其讲究。首先要将去皮猪肉用温水洗净,沥干肉表面的水,把肥瘦肉分开,分别改成1厘米左右的肉丁,再分别装入不同的瓷灌里;依照个人的口味分别放入盐、味精、花椒、胡椒面、辣椒面、白酒、糖等作料,搅拌均匀,盖上盖子腌制8-10个小时,方可灌入肠衣。而灌好的肉肠,风干的时间也决定着腊肠的味道,通常最少要15天左右,才可将多余的水分去除,留下的即是醇香。(文/慢慢)
小贴士
淘“腊味”北京有去处
若想购买正宗的腊肉和腊肠,正在举行的五棵松淘年货大集是一个好去处,淘年货大集15日在北京五棵松篮球馆东侧大棚迎客,至2月5日结束,在这里可以买到风味独特的“腊味”。
四川腊肉和腊肠称得上是腊月必备的食品,它是新鲜猪肉经过盐浸渍数日,再经过柏树枝条、树叶、橘皮、柚子壳等物熏烤和晾干而成,其独特的烟熏香美味道令人难以忘却。腊肉具有开胃祛寒、消食之功效。腊肉腊肠食用方法:将腊肉、腊肠用淘米水浸泡洗净后上锅蒸熟,也可和荷兰豆、辣椒、蒜苗、芹菜等各种青菜一块热炒。
而除了四川腊肉和腊肠,全国名特优新土特产年货在此也荟萃一堂,包括中华老字号哈尔滨红肠,满族人过年食用的粘豆包,大连郭字号纯淡干海参,广东香肠,舟山的海鲜及干货,内蒙古的奶酪、奶片,长白山的野生松子及干果食品,福建的笋干及山货,昆仑雪菊,天津鲁美玉素食系列等。(文/本报记者 张嘉)
何贤记餐厅美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