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做真实的自己
(2017-04-13 16:20:49)
标签:
杂谈人生情感 |
分类: 修身养性 |
所谓做人难,其实是做真实的人难。喧嚣的尘世,浮躁的人心,盲目攀比,急功近利,各种诱惑,这些外因及内因,导致我们的人生观变得扭曲。为了顺应潮流也为保护自己,不惜牺牲人格张开华丽的伪装,犹如变色龙,不停地变换自己的色彩,尽量与环境保持一致。比如为了表明自己的豪爽,舍命也要陪君子;为了保持意见一致而忽略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表明自己沉稳,连思想和反应也迟钝了;甚至,为了迎合权贵而说着违心的话......。 我们遗失了太多的东西,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我们为了生存而战,面对各种压力,许多人觉得活得太“累”,其实大多是“迷失”了自己。有的人为了发财致富,而昧着良心坑蒙拐骗;有的人为了升官加薪,拍马溜须,千方百计抬高自己,挖空心思贬低别人,甚至做出媚上欺下、弄虚作假等丧失人格的事来;有的人欺软怕硬,假话空话连篇,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一门心思都用在这上面,这样的心态,岂有不“累”。人活在世上,从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给别人看;一种是给自己看。活给别人看,就会与别人比较,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职位高,钱不如别人多,房子不如别人好……越比越心烦,越比越窝火。真所谓“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应该活给自己看,身体是自己的,生命是自己的,既然都是自己的,为什么要活给别人看呢?
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是身外之物,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所有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活着是一种心情。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越是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要不卑不亢,没必要违心做人,更无须戴上假面具逢场作戏。
世事纷繁,人事复杂,我们不可能一路地左右逢源,也不可能一味的八面玲珑。在世俗圈子里痴心表演,人会活得不真实、不轻松、不自在;超凡脱俗,远离人间烟火,清高处世,也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幻想。我们要活得自在逍遥,只有自然地做真实的自己,我就是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一个民间故事说,一只母猪带着九只小猪过河,临过河母猪怕把小猪淹死,仔细点了点数,连它算上,过河的一共是十只猪。等过了河再一数,发现只有九只了。于是母猪站在河边朝河里看,只见河水滔滔而去,却不见丢失的那只小猪的影子。母猪认定,是河水把它的小猪淹死了,就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一只过河的狗看见它哭,问它为什么伤心。母猪把丢小猪的事说了。狗告诉它:你的小猪没有丢,不信你再数数。母猪又数了一遍,果然岸上一共十只猪。它很奇怪,狗告诉它,你忘了自己。
人们都把这个故事当笑话听。其实这个故事说的,未尝不是现实中的事。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有句名言:人的第一天职是什么?答案很简单“做自己”。做自己,看似再自然不过,实则不容易。它遇到的第一个强劲对手就是“自己”。需要时时战胜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才能做自己。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做真实的自己。天宝元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妻儿告别,并自信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激情洋溢的诗句。但是,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在官场受权贵排挤、报国无门时,他毅然离去,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李白用他超凡的才华诠释了大唐才子的真性情。即使平步青云,即使沦为布衣,他依然做真实的自己,挥毫舞墨,书写自己昂扬的斗志,失落的郁闷,使然的豁达,他用千古诗句书写自己真实的人生,毫不做作,做真实的自己。
最近一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大江南北,中国的官僚,向来讲究的是喜怒不形于色,办事四平八稳,“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但是市委书记李达康有脾气、有性格,办事也是风格果决,天塌下来有我顶着,在上有领导压制、周围有同僚的排挤、下有贪官对抗的局面下,依然坚持正义,刚正无私,为老百姓办实事,“走的是人间正道,扛的是顶风的旗”,是一个正义无私的人民好官。当然现实中,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太少了。
人都有自己的理念,关键是能否把信念化成行动,并且不顾一切地坚持到底。认识自己是前提,战胜自己是必然。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对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经验、环境、条件等方方面面有个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冷静地驾驭自己,实事求是地规划自己,让生命之舟沿着正确的航向扬帆前进。不过高估计自己,才能克服自负和任性,才能不想入非非,不浮躁颠狂;不过低估计自己,才会战胜自卑和怯懦,才会不缩手缩脚,不胆小怕事。而一旦步入误区,又要迷途知返,及时修正自己,这样才能活得真实自在,才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活得潇洒,才是保持了自己的个性,才是没有失去自己。
人生在世,美貌、权力、财富、名誉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人应该学会顺其自然地活着,越是刻意追求反而会被其所累,迷失了自己。人生其实就像一个舞台,也许你天生一副笨嘴笨舌的样子,那是你的本色,何必忧心忡忡;也许你天生一副多愁善感的样子,但绝不要违背内心显示你的坚强……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可爱。山鸡披上孔雀的羽毛,不是凤凰;小鸭学着天鹅的嗓子,也永远成不了歌王。
不是做官的料,不必挖空心思讨好上司谋提升;不是经商的料,不必绞尽脑汁操心算计如何凑钱办公司;不是张顺,就不要争着下水;不是李逵,也不要抢着上岸。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该做什么人就做什么人。总之,自自然然地做自己,堂堂正正地做自己,舒舒坦坦地做自己,不要强行扭曲自己,那样不但自己痛苦,对身边人也是一种伤害。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从生命的短暂性来说,人生的确是一场梦。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应该想方设法活得自如,活得轻松,活得舒心。因此,要尽可能地把握生活中每一点美好的时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做真实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哲人有言,“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表,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 现实中,小聪明、大糊涂的案例并不鲜见。有的人笃信“朝中有人好做官”,于是乎“找”。遇事就想着四处活动、八方打点,拐弯抹角、钻天打洞,不见“贵人”不罢休,不“找一找”就总觉得不踏实、不甘心。有的人认为“爱哭的孩子有奶吃”,于是乎“闹”。遇到一点不称心,便按捺不住、“激动”不已。有的人信奉“你不仁别怪我不义” ,于是乎“以暴治暴”。凡此种种,皆以精致利己为初衷,却往往以害己而告终。漫漫人生路,诸如进、退、留、转等涉及切身利益之事,谁都难免碰到。其得其失,称不出准确斤两、量不出具体尺寸,要想把账算精细,实属不易。而且算法不一样,结果也往往不同。其实,得或失可以相互转化,这头失那头得,今日失明日得,因得而失、因失而得,都是常有之事。“小九九”打多了,不仅劳心累人,而且无助无益。事实上,大路才是最顺的道,小路和近道常常是弯道险道,很容易滑倒踩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缺德之“得”,旁人心里不服,自己心也难安,这样的“得”,不是享受而是难受。
人不能比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造物主给了每个人独一无二的天性,你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把自己的天性发挥到极致。人活着必须顺其自然,依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得到不同的成功和成就。当今社会,潜藏着一种刻板的错误观念,成功就一定要怎样怎样,幸福就必须如何如何,似乎只有达到某个标准的人才算成功幸福。其实,人生不是比赛,幸福和成功也不需要终点。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在事业上很成功的人,他们的生活未必幸福;在生活上过得愉悦自在的人,未必拥有庞大的事业。只要你能认清这一点,你就会肯定一个事实: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能接纳自己和肯定自己,让一切顺其自然。
我们都喜欢自然景色,尤其是最原始的,为此许多人不辞辛苦的到大山深处去寻找,当发现那清新自然的原生态美时,心情为之一振、格外兴奋,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之所以喜欢原生态,就是当今社会本色的东西太少了。乡村那充满泥土气息的农家小院已被新农村改造的楼房所取代,城市也是在反复拆建中竖起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已很难找到儿时的记忆。
做人做事都不能脱离你原有的本色,人是质朴的好,东西还是自然的好,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物质的利益,追求名誉,追求金钱而忘记做人的根本,我们也不能为贪图一时的快乐,一时痛快,而忘记最美好的人格。我们更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把最纯真的东西,最美好的东西变得丑陋,我一直认为,东西还是自然的好,人还是质朴的好,本色最珍贵,最难得,是人们内心最纯真最美好的东西。生活中,保持你独有的个人本色,不让它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事物发展而改变,永远保留你那份最纯真的美。
做一个清纯真实简单的自己,去掉虚荣的伪装,把纯粹自然的自己放在阳光之下。放弃那些多余的奢求,衣食无忧足矣。没有了贪婪的奢求和欲望,浮躁的心,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社会才能安静下来!房有千间,睡觉用不了三尺,要那么多财富,伤了自己的身心,失掉真实的自己,污染了他人的灵魂。
鞋子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回归自然,做一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