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
(2017-03-09 14:12:45)
标签:
情感杂谈人生 |
分类: 修身养性 |
人生在世,难免要与人打交道,这人与人的关系被古人称为“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人伦关系。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就字源说,“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那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
古人常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朋友就是最纯洁、高高尚、最朴素的友情;朋友就是一种相知,是一种互相认可,相互仰慕,互相欣赏的过程。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分享是人生的快乐。读一篇好文,看一片好景,没有人分享,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高兴的事,没有人与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人需要朋友,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曾渴望知已呢?生活是一块七色的画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等一切色彩。当我们遇到困难之时,我们会去找知已倾诉,当我们成功时,我们会与朋友分享这一刻的喜悦。
人的一生,朋友可以很多,知己不过二三。世间朋友心灵能共鸣者是韵友;无话不谈者是挚友;利益相关者是利友。有些朋友是经典,要经常阅读;有些朋友是镜子,偶尔拿来照照。有些朋友是烈酒,每喝必醉;有些朋友是茶水,越饮越淡。
交友之道从古至今,讲的几乎是一个路数:高朋满座,往来无白。自从有了网络,朋友的意味变了,微信叫朋友圈,微博叫粉丝,点个赞,叫声好,就那么回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好友是你一生所有粉丝中,不离不弃转身走开的粉丝,好友是你朋友圈中,不仅是见面点赞打招呼,而且一旦没见着面就想你的那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淡出江湖,远离商场与官场,没有了利害和利益,此时仍然与你不离不弃者,就是难得的好友。
好朋友叫做“知心”、“知己”或“知交”。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它是社会生命所藉以维持的,犹如食色本能是个人与种族生命所藉以维持的,所以它与食色本能同样强烈。古人尝以一死报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鼓琴。这种行为在一般人看似近于过激,其实是由于极强烈的社会本能在驱遣。知人是处人的基础,而知人却极不易,因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挚的朋友中才常发见。对于一个人有深交,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应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已。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决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人生有时,知已难寻。好友不一定常常联系,但也不会忘记,每次偶尔念起,还是感觉那么温暖、那么亲切、那么柔情;好友是把关怀放在心里,把关注藏在眼底;好友是相伴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携手共度一个又一个黄昏;好友是想起时平添喜悦,忆及时更多温柔,好友如醇酒,味浓而易醉;好友如花香,淡雅且芬芳;好友是秋天的雨,细腻又满怀诗意。好友像一杯凉开水,清凉寡淡,但解渴实用。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与你擦肩而过的人很多,和你相识的人也是不计其数。有人像亲人一样关心你、爱护你、帮助你,在乎你,这就是朋友。热情的问侯,真诚的祝福,独到精辟的观点,语重心长的开导,都是真诚付出的一种友情。这样的朋友,需要我们一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