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恶有报

(2017-02-17 12:08:29)
标签:

时评

杂谈

情感

分类: 谈天论地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里始终信守一条道理,那就是:因果报应。中国人倚重道德约束,善恶有报的信念守护着社会秩序的底线。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贪污腐败、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黄赌毒黑等等丑恶现象,小人得志、好人受气、欺行霸市、仗势欺人,在有恃无恐的恶行面前,善良的人只能感叹“人在做,天在看”。传统道德受到颠覆,给社会公众带来极大不安,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世多有崇,或崇名,或崇利,或崇权,由此反映一个时期的精神、价值观,形成风气,影响人们的行为。我国有句古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其义是劝人积德行善、修身养心、控制欲望、远离世俗的功利和是非,主观上表达出了一种相信人间正义、崇尚行善憎恨作恶的鲜明立场和态度,客观上有唤起人的良知,稳定社会关系的作用。信与不信,全在个人,别人也不好说三道四。贪官外逃出国,看似暂时摆脱追究制裁,但逃不掉的代价是不断搬家、改名字,甚至藏身地下室,惶惶不可终日。靠欺骗得利的,一句谎言要靠一万句谎言来维护,担心谎言被拆穿。施展小人手段排挤对手的,要花心思提防别人对待自己,消耗更多的精力。因果各自承担,一味阴险歹毒、惟利是图,不择手段、算计陷害,恶事做得太多的人,哪怕是可以得逞于一时,也是永远得不到安生的。

据报道,科学家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阴阳平衡、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

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一些人,有了点钱,就常常耀武扬威看不起人,嘲笑人家穷;有了点权势,常常忘乎所以,不可一世,仗势欺人;看到别人有点难处时,经常幸灾乐祸,自鸣得意,有的甚至还落井下石。佛教道义有“作恶多端,必遭天谴”的说辞。我虽然不是宗教信仰者,也不全信“因果报应”,但有一点我还是深信不疑的:做人做事,还是要有底线,不能良知丧尽,做得太绝,还是要诚实厚道,善良为本。为人在世,即使不能做太多的好事,至少也要不做、或少做错事、坏事。“人在做,天在看,离地三尺有神灵”,做了坏事,瞒得过人,瞒不过天。做人还是要慎独、慎行,要凭点良心,不可一意孤行。不求什么,只求自己心安。要与人为善、宽厚待人,凡事平平和和、本本分分,不做亏心事,吃得下、睡得着,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做人要有三分谦恭、不可以忘乎所以。大千世界,良莠难分、贬褒不一,孰好孰坏、孰对孰错,常常毁誉不定;这纷繁人生,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祸福无常、得失互倚,乐极生悲、潮起潮落,经常司空见惯。“穷不过一世,富不过三代”,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有时候还真的说不清、道不明。因此,成败得失,不可轻言;得意忘形,切不可取。为人在世,自己心里还是要有一杆秤,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俗话说,“有力不可尽撑,有势不可尽行”,即使真的有点权势,也“势不可使尽,事不可做绝”,切不可耀武扬威,欺人太甚,作恶太多。如果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一味阴险歹毒、丧心病狂、不择手段、作恶多端,即使不受法律的制裁,那肯定也要受到良心的谴责,被人戳脊梁骨,唾沫也会淹死你,是一辈子不得安生的。即使是身后,你的子孙还在,切不可害了子孙后代。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只是“有些人虽然死了,却依然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不同的评价,正是体现了一个人不同的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其实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和厚度。有史以来,真正的为国为民、尽忠尽孝的人中豪杰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常常奋不顾身、忍辱负重,确实也少有善终者,这也是事实。但是,横行霸道、丧尽天良的奸佞之徒,哪怕是可以得逞于一时一事,最终也不会有好下场。前者活得坦荡,心昭天日,泽及后人,得以流芳百世,人人敬仰;后者为千夫所指,遗臭万年,贻害子孙万代。“人从宋后不名桧,尔到坟前愧姓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善恶是一定要报应的。这一点,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交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