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成自然
(2016-03-23 12:07:19)
标签:
文化杂谈时评情感 |
分类: 修身养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两个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好习惯、坏习惯”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且有的习惯还不容易改变,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无论是学习、做事,或者言谈举止,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细节,都能与习惯好坏联系上。比如现在手机、电脑已经很普及了,虽说是科技进步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利用手机、电脑玩游戏的人太多了!一个字“玩”,这也成了习惯。但这是一个不良的习惯,既然称之为习惯,也就会“积习难改”。很多人(大多数年轻人、中小学生也很多)玩手机,俗称“低头族”。玩起来上瘾甚至于饭可以暂时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手机不能不玩,走路看手机,在家里玩手机,时间都耗在手机上,这是:“恶习”。一个人的习惯,不仅影响他的工作、生活、事业,甚至影响他的一生乃至生命,有时还影响周围的人。好习惯终生受益,恶习是一生受累。
周末去串门,刚到朋友楼下,突然一金毛狗欢天喜地朴过来,对着我的脚脖子亲了又亲,我知道这狗温顺不咬人,但是,身边的妻子却吓坏了,她本来就怕狗,又是这么一大家伙,幸亏我反应快,急忙弯下腰用手抚摸着它的头,虽然狗的主人使劲呵斥,狗就是不听,跑回去又跑回来。因为没有拴狗绳,不听吆喝,主人也束手无策。我们只好尴尬地站在原地,等那狗发疯跑到别处去了,才敢移动脚步。站在狗的角度理解狗,不但无可厚非,而且还要抱以同情,狗一天闷在家里,狭小的空间,没有玩伴,好不容易出来放个风,那劲头得有多疯才能平息内心的骚动。但是站在人的角度理解人,就颇费劲。你喜欢在家里养狗,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在公共场合遛狗,咋就不知拴个狗绳系个狗链呢?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养狗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同时养好几只,体型大小不一。于是乎,公园里、马路边,经常看到人狗嬉戏的场面。养狗纯属个人爱好,但是不能影响他人,甚至危害他人的人身安全,尤其在公共场合。虽然《养狗公约》里写得浅浅清清楚楚,但是有些人就是不遵守,可见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社会文明靠大家共同维护。
记得有一次,天下着小雨,我走过一个有点积水的路口,站在那里准备过马路,这时有辆车右转冲过来,溅起一片小水花,留给我一片泥点子,好在我穿个牛仔裤也无妨,旁边一个姑娘穿着漂亮的裙子,被溅上泥点子,不顾淑女风范,气得指着车骂娘。当然,骂人不对,也许那驾车的人有急事,不是故意的,但是过路口不肯停车让行,却是错误的。还有一次下班路上,济南的经十路是最宽阔的一条马路,可那天却非常拥堵。后来才知是两辆车发生了刮擦,且双方为此打架。起因是有辆车要变道,硬要插人家左边车队里,虽然这种做法粗暴无礼,但是车头都插进来了,后车最好还是让一让,可是后车就是不让。结果可想而知,车辆撞在一起,两个在气头上的人,扭打在一起。无奈,车流遇阻,大家只好等待警察来处理。
开车避让行人,让行人先行;不得随便乱变道,遇有变道的车,不管他有没有理儿,先让让再说;停车不能妨碍行人……这都是常识。其实在学车之前,理论考试里都有这些文明驾车的约定,但因为并不扣分也不算违章,所以约定只能起到道德约束的作用,而且这种约束有时候都不起作用,因为大家都爱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觉得理儿在自己这边。城市是大家的家园,需要大家一起爱护,遵守社会公德更是一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不同的习惯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进。
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秉性,它能够修正你的不足,历练你的性格,提升你的涵养。一个人的音容笑貌,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都能体现出他的气质和素养。习惯虽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却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良好习惯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
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得好:“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们知道: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每一个人管住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手,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公物;管住脚,不践踏草坪、不违反交通规则,让每一个举动都文明。从小事做起,改掉身上的坏习惯,努力养成好习惯。文明是一种持久的魅力,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美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不需要高深的道理,只需点滴养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善海拾贝,用实际行动,积累起道德的厚度、生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