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人行,必有我师

(2016-02-17 11:44:00)
标签:

文化

杂谈

人生

分类: 修身养性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人生经验教训,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知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向自己周围的一切学习,是获取知识的一个根本途径。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如此博学,还能虚心向别人学习,精神十分可贵。但更为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还要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上看,任何人都有我们可学习的一面。这对于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这方面,我们能够从祖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许多很有价值的思想营养。比如说,孔子的 不耻下问、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这一类经典名句,如果反复阅读、仔细琢磨,都会有启发、受教育。《论语》中记载,孔子曾经以不同的语言阐述过人应该不耻下问的思想,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这句话,是为教育他的学生子路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的毛病而发的。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要以为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丢人的事,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当今社会,商品经济渗透于每一个角落,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人心浮躁。有的人总是目空一切,自高自大,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结果只能导致自己没有任何发展。其实,没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所以,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权威的、是专家,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可能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向别人学习、不耻下问。同样,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有时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我们放开心胸,广泛的接纳世间万事万物,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检讨自己的缺点与不足,那么世间万物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好品质应该是“勤学好问”。


在这方面,重温战争年代毛泽东的作风和思想,对这个问题会有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说过,他当年搞调查研究,对被调查的无论什么人,他都是恭恭敬敬,口问、手记。主席深切地体会到,搞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他的一句名言是“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些话对理解“不耻下问“的精神实质,是有现实意义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各类人等,就会对朱熹的那句话“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有越来越深刻的理解。有些人位居高官或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长期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种“以为人师”的心理,特别是在年轻人面前,往往是居高临下,摆出一副教育者的姿态,说话常常是以教训人的口吻,用指令性的语言。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人的不尊重,更严重的问题是堵住了自己学知识、求进步的路子。人无完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诚恳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虚心向一切人学习,一辈子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小学生。


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养成虚心好学的态度。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提高自觉修养的境界。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与不善,都可以为师。同时,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诫之其恶,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加强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


勤奋好学,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受到人们的赞颂。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死后,卫国国君授予他很高的谥号——“文”,原因是他虽然天资聪明却勤奋好学,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且不认为这是耻辱。所以孔子才评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圉这种难能可贵的学习精神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不耻下问,就要虚心求问。学问是无边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任何领域都有许多你尚未了解的事情,任何人身上都有可学之处。现在,让我们看看“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么做的。一次,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一进庙,他就向人请问了许多事。当时就有人讥笑他“谁说孔子是最有学问的,遇到什么事都要问”,孔子听后,对他们说:“我对于不明白的事,遇人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只要虚心求问,就可以学到你要的东西,所以,不耻下问要从虚心的态度开始。不耻下问,还要勤于求问。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我国著名政治、军事家,从古至今无人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从他的文章《与群下教》可知,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才智来做好工作。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不肯向下级请教,那么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当今,只有不耻下问,才能不断积累,更新知识,丰富、提高自己。


古人尚能不耻下问,我们更要提倡和发扬这种精神。获取真正的知识,必得常开口,“遇事一问,必长一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里,只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能将自己的知识锦囊装得更饱满多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年的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