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要让孩子做家务?

(2014-12-16 09:11:30)
标签:

文化

情感

教育

分类: 家国情怀

现代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让他们干点家务,很多都笨手笨脚,生活技能差。很多家长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做家务,怕耽误孩子学习。其实不然,在六七十年代,孩子在家中的地位根本就不像现在这么高,孩子到了一定年纪,甚至刚会自理,就已经开始帮家人做家务,甚至出去挣钱供家庭开销。现在的孩子就跟“小皇帝”似的,在家里别说是干家务了,就连自己的事也要家长安排好,如果家长弄不好了,还会对家长发脾气。虽然说现在不需要他们小小年纪就承担一大把的工作,他们毕竟要上学,要学习其他技能等等,但最起码的家务活,他们必须要承担一部分的,他们也应当学会替家长分担责任。

我有一邻居,父母已经退休,有一独生女儿,每天早上,母亲做好饭端上桌,招呼女儿来吃。女儿坐在桌边埋头吃饭,父亲则下楼去帮女儿把电动车推出来,几乎每天早晨,只要女儿正常上班,母亲都会早早起床把饭做好,然后盛好端上桌,在女儿吃饭的时候父亲又匆忙去地下室把女儿的电动车推出来,放在楼前停好,务必让女儿不耽误一点工夫地出门上路。而女儿呢,则只管到点起床,洗漱完毕吃现成饭就行。

女儿已经30出头,还没有结婚,一直住在父母家,每次饭后只管把空碗一推,或者歪在沙发上看手机,或者躺在床上睡觉,鲜有做家务的时候。女儿小时,父母觉得孩子小,要上学写作业,便舍不得让女儿做家务。当女儿踏入社会后,父母又觉得孩子工作有压力,工作一天本来就累,自然又舍不得让她做家务,于是,当女儿下班回到家,便端出烧好的饭菜,唤她来吃,吃完后,又赶紧催女儿看电视,父母忙不迭地收拾桌子刷锅洗碗去了。时间一长,女儿不再主动做家务,眼里不再有活,即使父母已经六十多岁,身体大不如从前,在女儿眼皮子底下拖地擦桌时,女儿也一直保持着冷漠的姿势,对父母的辛苦劳累无动于衷。

有时,父母实在太累,也会抱怨几句,当然也仅限于抱怨,可是,对于这样的抱怨,女儿依旧不理不睬,继续无动于衷,女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坦然接受这一切。而父母觉得这些活自己都能干,不必麻烦孩子,于是,继续包揽大小家务。

不是孩子懒,是父母太勤快;不是孩子不行,是父母万事包办。勤快的父母培养懒惰的孩子,大概就是这样吧。父母这样的培养其实也没有什么正面作用,倒是出现了不少副作用,孩子缺乏责任心、感恩心、孝敬心,变得自私懒惰。如果孩子将来成了家,也很难成为家务活多付出的那个,而长久不做家务会给一个家庭带来什么?肯定不是美满幸福。

全世界最辛苦最付出的父母就是中国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父母可以牺牲一切属于父母自己的生活。“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情你不用管”,几乎成了许多父母们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孩子们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被家长的“关心和呵护”剥夺了。每天只埋头学习,生活琐事都需要父母打理的孩子,且不说成绩如何,首先孩子学的很辛苦,娱乐时间很少,与人的交流也少,朋友少,性格相对封闭,倔强古怪,做事自私自利,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稍有不顺意就埋怨顶撞父母,除了学习考试什么都不会做,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弱,甚至到了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标准的“高分低能”学子……。

而适当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孩子在学习之余可以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养成爱的回报,对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生活智慧及遇到困难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帮助。有句话叫“一门通,门门通”,大概也有这个道理,在孩子做家务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自然需要去解决,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更多的能力,不论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他人协作等方面,都对孩子起到重要作用。

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参与到家务中来,心疼家人的付出,想着自己能多干点,减轻亲人的负担。你扫地、我擦窗,你洗衣、我做饭,夫妻及儿女共同做家务,是让家庭生活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重要条件。莫小看做家务的分量,它是让人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源泉。

家庭的幸福,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家庭的经营,也是每个人都要参与的。只有付出与分担,才有更美好的快乐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